土鳖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观点丨如何促使国内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TUhjnbcbe - 2020/11/13 8:39:00

编者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类人才引进计划,为我国招揽优秀人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没有十分得力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那些没有出国经历的青年人才(俗称:土鳖)感到成长的艰难。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青年创新促进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人才,在中科院内给所谓的“土鳖”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使其能快速成长起来。其资助对象是不满35岁且副高级职称以下青年人,中科院每年从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中遴选人左右,给于每人每年10万元的经费资助,连续支持四年。如今4年过去了,第一批名会员已到届。那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是否起到了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是否促进了中国科学院的创新活动?四年中会员们有何收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能否走得更远?能否为“土鳖”培养提供借鉴?能否成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些都是需要总结和思考的。基于此,特转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谭运飞的博文:“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供大家参考,也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一人才培养计划。

说起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以外的科研人员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对科学院内部的人来说,这个学术团体的影响力已稳步提升。中科院青年创新会其实成立已有四年多了,第一届在年开始启动,在中科院内部35岁以下青年人才中遴选了位,每人支持40万经费,周期四年,旨在培养青年人才,使其能快速成长起来,其类似于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或者现在的青年长江。

青促会遴选出的首批位会员,其中很多人在博士新毕业时已获得了全国优博,中科院优博,或者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同时,中科院有多个研究所,再加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平均下来每个单位的指标也不过三个,但对于人数少一些的研究所,实际上每年顶多一个名额。我没有具体统计过中科院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总数有多少,但遴选出来的人绝对是百里挑一,实际的科研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

值得说明的是,入选的青年人才都是土鳖,即便不是纯土鳖,也是因为海外工作的时间太短,不能直接获得中科院百人资格的科研人员。虽然说,40万和百人或者青千的万启动金比起来差距很大,但对稳定土鳖科研队伍,提升土鳖青年人才的科研动力,推进土鳖青年人才的茁壮成长方面,绝对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这几天,11.11-11.14日,中科院青促会年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分院的生科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百名青促会会员齐聚一堂。这次年会不仅是每年例行的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第一届会员四年届满,将要对青促会做出第一次的全面评价了。名会员中,荣升2名国家杰青,近70名优青或青年拔尖人才。我想,这个答卷足以让所有青促会会员扬眉吐气,同时也会让青促会的决策和管理部门-人事局笑傲江湖。人事局对青促会的成绩非常肯定,决定除以上获得部级以上人才计划的会员以外,在每年到届的会员中再遴选50名优秀会员,给予万的后续经费支持,这个绝对是一个大手腕,大手笔,大才情,大魄力。这将对这些青促会会员在以后的科研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持续促进作用。

其实,青促会会员的成绩单远非杰青、优青这么简单和直接的答卷。如果有资源、或者有心的朋友可以去做一个具体统计,这人在这四年中申请和承担的科研经费,肯定会接近10亿,发表的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也绝对是以千计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成绩肯定也是他们多年科研积累的一个必然结果。但青促会这个组织给会员带来的促进作用,最最重要的还不在于以上的这些。以上的这些仅是一些表面性的成绩,青促会的作用其实更重要的体现在科研成绩之外,答卷之下。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促进会员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会会员本身心理的平衡和内心的平静;促进会员扩大朋友圈。

一、学术交流与合作。现在的科研方式,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因为一项好的科研成果,他不仅需要各方面的科研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很多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更需要许多聪明的科研头脑。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你并非会认识每个领域的相关专家。但青促会这个平台,给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展示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年会,国情考察,所间互访等。会员们认识了中科院各个系统的优秀青年人才,很快的就能碰撞出新的科研火花,达成新的科研合作,完成新的科研测试。这种平台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对于百人,千万,万人任何一个平台都不能够拥有的。甚至对于整个中科院和教育部都难以找到能够媲美者。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合作,不会考虑利益,不会考虑辛苦,不会考虑关系,仅是因为同是会员,非常简单可爱的合作方式,但也是最直接和有效的。

二、心理的平衡和内心的平静。如今的人才项目是遍地开花,百、千、万人,江、海、湖、河学者。每一个人才项目,均配套有数百万的科研启动金和几十上百万的安家费。而且,现在的人才计划普遍年轻化,绝大部分的海归人才仅需要有三到五年的海外经历,甚至有个别*才博士刚毕业即难到国内的人才计划。树欲静而风不止。30出头、正高、博导、高额经费、高额安家费....无一不对苦苦挣扎的土鳖们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冲击。因为,同样的土鳖们的上升通道实在太窄,即便你科研能力和产出足够优秀,仍然会受到年限、资历、*策、经费等实际的要求而止步不前,正常能拿到正高职称只能在博士毕业八年以上;人才头衔对土鳖们更是凤毛麟角,即使是相对公平竞争的优青,大部分也是重复资助海归人才们。安家费对土鳖们更是绝无仅有,这对同样需要养家糊口的国内土鳖人才来说,绝对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这时的青促会,对土鳖人才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瞌睡找枕头,黑暗中的煤油灯。虽不多,但作用,绝对是巨大,巨大,也巨大的。

三、扩大朋友圈。人生需要朋友,但并不是每个朋友都能伴你一生。由于求学,发展,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变。很多以前无话不谈的老朋友老同学逐渐变得无比沉默。大学同学qq群鸦雀无声,研究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点丨如何促使国内青年人才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