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买街头使用手机的人群。(CFP/图)
到印度去,正成为当下所有中国手机公司干得最起劲的一件事。此外,中国手机公司扎堆前往的国家还有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
在专利和赚钱能力上的劣势,让很多中国手机公司在出海的时候,纷纷选择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国际市场作为切入点。
对于真正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中国手机公司大部分采取的都是避其锋芒的策略。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mo
最近,一加手机(OnePlus)的一位市场部员工,去印度班加罗尔出差时,发现机场高速入口的大广告牌,已经从三星变成了国内某手机公司的品牌广告。
他的公司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将印度当做重要海外市场来拓展,但有一天突然发现来自印度的访问量突增,这才意识到要进入印度。
到印度去,正成为当下所有中国手机公司干得最起劲的一件事。年4月8日,荣耀刚刚在印度上线了网上商城,几天就有了10万注册用户,这是荣耀16个子网中投入资源和人手最多的一个。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预测,印度有望在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的消费市场。而且超越中国是迟早的事。
印度人对性价比高的中国智能手机也很欢迎。今年30岁的MohitKharbanda,计算机硕士毕业后一直在印度从事IT工作,目前供职于IBM公司。在印度,像他这样的IT人士属于中高收入水平,但MohitKharbanda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不用苹果手机,因为价格太高。
过去他用的是摩托罗拉的一款手机。但最近他从印度电商网站flipkart上买了一台华为荣耀手机。价格在印度卢比(约等于元人民币)。MohitKharbanda的另一位朋友用的则是小米手机。
除了印度外,中国手机公司扎堆前往的国家还有俄罗斯、土耳其和巴西。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智能手机行业正迎来大爆发,有庞大移动互联网用户,社交网络比较发达,并有一定电商基础。
IDC的报告称,中国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开始趋缓。这也是国内手机厂商集体出海寻找新大陆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对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如果还是延续过去几次出海“去库存”的老路,只想着赚一笔就走的话,铩羽而归的尴尬恐怕难以避免。
“菜鸟”也能玩得动过去,几乎每一次国产手机出海,都是因为行业库存大到必须清理,于是到海外寻找“下水道”市场。类似的逻辑,在中国的服装行业也经常上演。
年,中国国产手机有过一次集体出海潮。当年媒体报道过的一个数据是,行业产量大概2亿部,但市场容量只有8千万部。如此大的产量,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手机公司为了3G备了不少货,但国内3G牌照迟迟不发,最后这些厂商被迫拿这些货去海外销售。那一次去库存的对象,主要是欧美市场。
随着联发科开发出“万能”芯片,手机制造门槛大为降低。手机公司只要采购联发科的芯片,加上其他部件,就可以轻松组装出一部手机,中国国产手机进入山寨时代。国内手机市场的产能也因此剧增,并在年迎来库存顶峰,整个行业随之开始再次出海“去库存”。这一次,第三世界国家成了中国手机的“下水道”。
而最新一轮国产手机出海潮的原因,依然是内需市场走向疲软。IDC的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4.3%。这是六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次出现季度同比下滑。
一些新兴的手机品牌,干脆在成立之初就将目光锁定海外市场。社交媒体的发达,也给了一加这些新兴手机品牌向全球用户展示自己的机会。
一位手机行业内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对中国手机公司来说,印度市场是一个“菜鸟”也能玩得动的市场。
原因在于,印度的功能机市场虽然在向智能手机切换,但速度还是比较慢,各路玩家都有机会“上车”。甚至是非智能机厂商也有机会,很多在中国卖不掉的库存依然可以在印度有销路。
另外,做中高端市场的玩家,在印度不会遇到苹果的直接竞争。因为至今苹果在印度还没有官方旗舰店。至于三星,虽然在印度中高端市场占主导,但印度的国民收入比中国低很多,消费高端手机的人数很少。大量印度人还是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智能机。在这点上,一向以价格优势见长的中国厂商可谓驾轻就熟。
一加手机的上述市场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在进入印度之前,一加一直在深耕欧美市场,在美国的极客圈有一定口碑,于是被美国一些主流媒体报道了。这些报道很快就被印度一些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