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读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开启寻觅祖先的足迹
TUhjnbcbe - 2025/5/4 15:22:00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是《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的第一卷。

这一卷,他将探寻目光投向远古时期。

它分为六章,分别是《夏娃造反》、《女娲登坛》、《伏羲设局》、《炎帝东征》、《黄帝出场》、《尧舜下课》和尾声《破冰之旅》

很奇怪的是第一章《夏娃造反》,不是讲中华史吗?怎么出现夏娃,我们的传说中不是女娲造人吗?

于是,作者用《创世与造人》、《女娲前身》、《走进伊甸园》、《为什么是裸猿》、《与神合谋》和《第一次革命》来为我们解密。

故事开篇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女娲造人。

作者这样写道:

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裹在荒古的溶液中;另外一边是月亮,生铁一般地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

这一段很有文采的描写,为女娲造人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或者说一个有星、月、日、云的宇宙背景,让人类或者说中国人的祖先诞生有了浓郁的诗意。

西方上帝造人,中华,女娲造人,他们造人不同,上帝先造宇宙万物,然后在创世纪的最后一天,才造人。而且先造男人,再从男人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叫夏娃的女人。

然后,开始休息。

上帝造人是搞艺术,相比之下,女娲造人辛苦多了,在太阳下用黄土和水,一个个捏出来,为了造更多的人,又用藤条沾泥浆四处乱甩。

这些无论女娲亲手捏成的,还是用藤条甩出的泥点子变成的人,女娲给了他们生命,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儿女。

有了人类,生命开始延续,也开始生生不息。在东方神话传说中,没有西方偷吃禁果之说,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天职,繁衍后代成为他们的本能。

但是,有人类就有争夺,就有战争,于是,女娲的子孙共工与祝融开始大战,这些半人半神的神灵,一旦打仗,那就是惊天动地,共工是水神,祝融是火神,水火难容,刀兵相见。

只是,原本能够灭火的水神共工居然打败了,于是,他一头撞上不周山,将支撑天空的柱子撞断。已经歇了的女娲不得不亲自出马,炼制五彩石补天,砍断大鳌的四足支撑天穹,才让世界恢复正常。

而这些事情,上帝没有做过,因为他是创世神,只需要创造万物,然后让他们好自为之。而女娲不是,因此,她特别辛苦。

女娲是母亲,也是母亲神,而母亲也是从少女开始的,女娲也有自己的前身。可惜,正如达尔文为了从猿到人的“缺失一环”而苦恼,我们也为终极创造者的缺位而苦恼。

我们的神话谱系中,找不到从造物主到母亲神的关联环节,厚德载物的女娲,我们中华的始祖,在她之前,没有天真烂漫的少女,也没有半人半神。

于是,易中天在这里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西方借一个女娲的前身,借谁,自然是第一个女人夏娃。

当然,连同夏娃的伊甸园也一并借来。当然,也不完全是借,因为东方也有伊甸园,有人说在新疆,和田古时候叫于阗。

易中天只是借伊甸园这个神话的壳,讲述人类始祖时期,也就是原始群时期。因为伊甸园可以是空间概念,也可以是时间概念,但是,人类社会没有伊甸园时代,或者时期。

但是,人类怎么诞生的呢?易中天用表格形式,为我们列举地球上的生物演化时期,从晚前寒武纪到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时期。

在漫长的史前史时期,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到陆生植物,昆虫到中生代的恐龙到新生代的猛犸象,类人猿、原始人的进化。

适者生存,经过大自然无情淘汰,许多巨型动物都最终成为化石,一些猿人逐渐进化成为人类,这些存活下来的原始群,便形成依靠血缘关系结合的血亲团体。

而这些团体就是氏族,氏族联合起来就成为部落,部落联合起来成为部落联盟,部落联盟足够强大,就会进入文明,成为国家。

在这里,易中天提出他的观点:国家诞生是文明的标志,社会发展则是人类族群通过迁徙、兼并、繁衍和扩容,不断变化壮大的过程。从原始群到氏族是由点到面,然后由面到片(部落),由片到圈(部落联盟),最后由圈到国(国家)。

这样,作者也为我们勾勒出人类社会最初发展的脉络。

讲完女娲的前身,作者为我们诗意地描述人类的前身,也就是人类走出自己的伊甸园。

当亚当与夏娃扯下无花果叶子那一刻,才是全人类的人之初,在这以前,人类还没有这个意识。

自然,在扯下无花果叶之前,更应该有一个围上无花果叶子的过程,亚当和夏娃在被上帝创造出来后,是上帝给他们围上无花果叶,还是他们自己?

当然,围无花果叶的目的都知道,遮挡。动物显然不需要遮挡身体,而人类却需要。

因为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之一,与所有动物相比,恰恰是一个另类。

野兽有皮毛,鸟有羽,鱼有鳞,龟有壳,总之,他们有保护层。而人类却没有皮毛,也没有羽毛和龟甲,鱼鳞,甚至没有尾巴。

人类失去这些保护,但却赢得更多,直立解放双手,双手的灵活带动大脑的发达。

大脑的发达让他们多了创造。这种创造也包括对生命的创造。

于是,作者在第二章讲述《女娲登坛》,让这位创造生命的女神出场。

这章《死对头》、《葬礼与赞美诗》、《蛙女神》、《月亮不说》、《做证还是作案》、《嫦娥私奔》六个章节告诉我们女娲这位中华民族的创造女神的故事。

生与死,秘密都在女人,女娲变成蛇,是世界性和历史性错乱。

女娲是谁,原始民族塑造的母亲神像,其中最古老的有两件,一件是法国出土的浅浮雕,叫“洛塞尔的维纳斯”;另一件是奥地利出土的圆雕,叫“温林多夫的维纳斯。”她们的岁数在年左右。

后来,越来越多的维纳斯出现,甚至在法兰西西部与俄罗斯中部之间,形成一条延绵英里的维纳斯环带。

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的西方,维纳斯不是爱神,而是母亲神。中国的女娲在山海关外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一共两件,年龄大约多岁。

只是易中天没有告诉我们,后来是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发掘的遗址,将人类历史推到年前,也就是说,我们的母亲神也有多岁了。

所有的母亲神形象共同点在于她们都是孕妇,而且都是面部模糊,四肢纤瘦,身体肥胖臃肿,与古希腊的维纳斯根本没法比。

而与之对应的是身材曼妙的死亡之神。

无论当今还是远古时候,照看婴儿,抚养孩子长大的主要责任人都是母亲,尤其是远古时期,父亲可以没有,但母亲不能缺失。

而在远古时期,没有医疗条件,在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中,人的生存很艰难,而婴幼儿更容易早夭折。

作为母亲的女人,不得不用柔弱的身躯与死神搏斗,因此,可以,人类生与死都掌握在女人手中。或者说,在人类共同面对的生与死中,母亲走在前面。

易中天为我们解读远古时期,诞生于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以及父系氏族开始萌芽,并且对嫦娥奔月的神话有了新的解读。

在这本书前三章中,易中天为我们解读人类起源,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所有神话与传说都在诠释同样的主题,人类起源。

他将东西方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对原始人类精神进行思考,于是,这里的夏娃、女娲、以及后面出现的伏羲都不是特指一个人,而是人类共有的祖先。

他们后来的艰难生存中,会面对无数的灾难,艰辛。这也是让我们能继续阅读的原因。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易中天中华史祖先开启寻觅祖先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