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咖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到中国咖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想必这两个问题代表的差距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在国外品牌强有力的优势之下,中国咖啡和中国农业一样,拥有让行业人员表情突然凝重的力量。
但随着中国各方面的不断摸索发展,咖啡如今似乎也同农业一样,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年购物节,在大众享受电商狂欢的时候,冲调类被三顿半霸榜的信息震惊了笔者。要知道,前有雀巢盘踞中国速溶咖啡多年,后有星巴克家享乘胜追击,三顿半是怎么做到“半路出家”还能击败雀巢和星巴克,独占鳌头?当然,尽管有无数读者会质疑这只不过是一个线上数据,也许只是偶然?
这是一件偶然事件?还是中国咖啡正在逐步走向走向自己的产业崛起之路?我们在整理了近年来咖啡行业的发展情况之后,发现这样一个的思路正在铺开。
为了对咖啡行业各大品牌盘踞的市场份额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们梳理了以下脉络。
图:中国咖啡细分市场占比
来源:前瞻研究所
以现磨、即饮、速溶三大咖啡品类为研究基础,通过数据整理,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国咖啡在细分市场下,速溶咖啡占据了大比例份额。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市场而言,72%的占比是情有可原的:用户培养阶段,速溶咖啡方便、快捷、高性价比的优势更容易切入到中国大众消费者的用户需求。而属于线下市场的现磨咖啡占比18%,尽管乍看空间相对狭窄,但对接高端市场的精品现磨咖啡的市场争战从未止戈。
咖啡连锁头部盘点:星巴克份额依然强劲
当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咖啡豆消费量从年的2.59万吨,上升到年13.4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0.75%,为全球平均增长率的10多倍。
虽然中国咖啡消费潜力渐增,但目前线下市场主要被星巴克、Costa等国际咖啡品牌主导。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公司于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总部坐落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年,星巴克在中国拥有家门店。当时星巴克计划每年在中国开店数量家,目标在年星巴克门店数量达到0家。中国新店的单店平均收入达67万美元,利润率达到35%,单店投资回报率为73%。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内地个城市开设了超过4,家门店。
除了在中国开店,星巴克还很早就瞄上了中国的咖啡种植地——云南,并于年在当地建立星巴克云南种植者支持中心,这也是星巴克在亚洲的第一个咖啡种植支持中心。该中心为咖啡农提供免费的咖啡种植、加工等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如防止霜冻、延长咖啡树活力期、铁锈病和虫害的预防和控制等,进而提高咖啡品质。
同时,星巴克还联合云南普洱市政府,共同推进“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C.A.F.E.Practices)培训和认证,距星巴克年总计,在云南通过C.A.F.E.Practices认证的咖啡庄园已有1,家,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6,公顷,累计培训咖农近17,人次。
这次与普洱市政府的合作带来了咖啡行业的双赢局面,在帮助云南普洱打造全球高品质咖啡原产地的同时,也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后备供应。
由此,推断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在未来将更加庞大,尽管受疫情影响,已经关停了中国部分门店。但对于星巴克而言,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多年潜移默化中培养的用户习惯,未来收获的时候星巴克绝不可能缺席。从中国线下咖啡连锁品牌来看,同样不会缺席的还有这几个品牌。
图:中国咖啡连锁品牌份额占比
来源:中商情报网
从年连锁咖啡市场的份额占比来看,星巴克以51%的份额优势完胜其他咖啡品牌,而紧随其后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UBC咖啡,占比12.8%,同样来自美国麦当劳的麦咖啡在中国市场表现虽然没有麦当劳快餐那样亮眼,但依赖麦当劳的先天的连锁优势,麦咖啡依然以6.2%的占比拿下一席之地;与麦咖啡占比接近的还有星巴克在英国市场的头号劲敌,英国曾经的本土品牌Costa咖啡占比5.7%,年被可口可乐收购成为子公司;中外合资品牌CStraits咖啡以3.9%的占比收尾前五。
当然,线下连锁的竞争激烈远不止于此,尽管在头部品牌的独享又是如此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咖啡这块正在焙烤,即将出炉的蛋糕,正在迅速膨胀。数据显示,我国咖啡豆消费量从年的2.59万吨,上升到年13.4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0.75%,为全球平均增长率的10多倍。这样的市场优势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更多的国外品牌进入。
另一方面,去年疯狂开店的瑞幸咖啡出事之后,在消费者看来或许是一场茶余饭后消遣的笑话,但对于有资本、有规划的其他咖啡品牌方而言,瑞幸无疑是滋养品牌生长的鲸落,谁能继承瑞幸庞大的市场遗产,谁就将在未来发展中掌握更大的竞争优势。
这场全民围观的鲸落吸引了包括百胜集团(肯德基母公司),TimHortons(加拿大咖啡品牌,近日刚刚获得腾讯投资),甚至喜茶的兴趣。一旦上述企业成功并购瑞幸咖啡的部分资产,上述咖啡(或其他饮品)品牌将对星巴克提出更大的挑战,咖啡线下连锁品牌的战争在未来将进一步扩大。
从线上突围,便捷、高品质是关键词
尽管现在不是进入线下市场的好时候,但却是进入精品速溶市场的绝佳时机。
精品速溶咖啡拥有广大的用户基础,最能显见中国咖啡市场增长迅速的正是逐渐被大品牌教育的大众人群,群众基础牢固,中国咖啡或许可以在咖啡行业完成“线上包围线下,精品走向连锁,中低端市场迈向高端市场”的品牌崛起。
图:中国即饮速溶咖啡市场名牌份额统计
来源:前瞻研究院
在占整个中国咖啡市场78%的速溶市场中,雀巢以68%的碾压优势拿下行业的头部位置。
雀巢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速溶咖啡品牌,从为从业者解决咖啡产量过剩出发,经过78年发展,雀巢咖啡完成如今全面的产品种类和供应链系统布局。
上世纪80年代末,雀巢将速溶咖啡带到了中国市场,并凭借低廉的价格,打开了中国市场,同时也奠定了雀巢在速溶咖啡市场“一家独大”的地位。
尽管雀巢在速溶市场的占比极高,但从本次三顿半压制雀巢成为冲调榜首来看,借助互联网电商广泛的覆盖面和群众基础,想要逐步击破雀巢的行业壁垒并非完全不可能。
从电商数据来看,“天猫整个咖啡类目的大盘,疫情期间搜索量增长80%,销量增长50%~60%,疫情后实现了超%的增长。”天猫咖啡冲调类目负责人涂伟城表示。近几个月,多家即溶品牌也先后拿到了融资。仅5、6两月就有时萃、永璞接连宣布融资。而新入局的咖啡品牌让“转型”后的咖啡完成升级,主要以冻干粉和浓缩液为主,被称为精品速溶。
人们熟悉的不再只有雀巢3+1,而是多了更多速溶类型和品牌的选择。这一波爆火的速溶咖啡主要以挂耳、冻干即溶粉等为主要产品,像三顿半、隅田川、时萃、永璞等以便携为主的线上品牌,也快速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中。
三顿半咖啡
三顿半,成立于年,是一家原创精品咖啡品牌,通过创新的咖啡产品,呈现自然本真风味,并不断构建精品咖啡的消费场景,呈现更为日常的新咖啡生活方式。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亦是一位咖啡爱好者,有过7年线下咖啡馆的经验,熟悉咖啡豆交易、烘焙和咖啡经营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创立三顿半咖啡之前,吴骏和创始团队经营过一个为家庭提供一站式烘焙服务的烘焙品牌,期间深耕供应链,生产制造了多个单品,并积累了电商运营的经验。
三顿半团队创新性地将冻干工艺大规模应用到了咖啡上。由于冻干在低温下进行,咖啡粉中的挥发性成分损失小;由于干燥在真空状态下进行,氧气极少,易氧化的物质也得到了保护。咖啡粉的还原度高,不论是气味,还是口感。
优质的创新产品为三顿半的爆发打下了良好基础,互联网带来的消费人群互娱状态则为三顿半插上了直冲云霄的翅膀。三顿半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