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蜂蜜,也就是中蜂蜜;广受推崇。
意蜂蜜,也就是意大利蜂采集的蜂蜜;目前并不受待见。
其实两者的对比和讨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这两者同为纯天然蜂蜜,为什么被人喜爱的程度差别就如此之大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1、土蜂蜜被赋予了更多的原生态感觉,而且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年只采集一次或几次。产量少,浓度高,营养物质多。而意蜂蜜给人的感觉就是夹杂了更多的人为因素,而且最大的问题就是说意蜂蜜浓度低,营养价值低。
2、土蜂蜜的采集蜂种是中蜂,很多中蜂养殖者认为中蜂用药少,甚至不用药,而意蜂为了治螨需要使用蜂药;认为这样对蜂蜜会有污染。
不难看出土蜂蜜与意蜂蜜的比较,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浓度,营养成分,采集周期,蜂群疾病治疗对蜂蜜的影响。
听蜂之语多年养殖中蜂和意蜂,对土蜂蜜和意大利蜂蜜的对比是:
一、浓度。
中蜂和意大利蜂这两个蜂种,因为其采蜜群势和酿蜜的差异,中蜂的浓度始终是比意蜂低的。也就是说,土蜂蜜实际并没有意蜂蜜浓度高。
1、在大流蜜季节,意蜂采集能力强,蜂群规模大(继箱养殖一般最低到了12脾蜂),酿蜜能力也强。而且蜂蜜要封盖,需要达到波美度四十一二度以上。而中蜂蜂群规模普遍较小,大蜜源采蜜能力弱,酿蜜速度慢,更重要的是,土蜂蜜在波美度只有三十七八度就会封盖。如果以蜂蜜的波美度来衡量蜂蜜品质,土蜂蜜可以说是完败。
2、季节导致浓度的变化。蜂蜜具有热胀冷缩的原理;夏、秋两季稀;春、冬两季浓;但是听蜂之语发现,不管是哪个季节,土蜂蜜封盖的时候浓度始终并不高;只是在春、冬两季我们取土蜂蜜的时候会发现更浓稠,这是热胀冷缩的假象,去测巢内波美度的时候,其实并不高。
就浓度而言,意蜂蜜胜过土蜂蜜。所以你仔细观察蜂蜜市场会发现一个现象:收购蜂蜜的更喜欢收购意蜂蜜,而不喜欢收购土蜂蜜,因为意蜂蜜浓度高,产量大,价格低。土蜂蜜产量少,浓度低,浓度高且量多的普遍是冒充货,价格高。
二、营养成分。
蜂蜜的营养成分主要分为两块:花源的营养和蜜蜂酿造的营养。中蜂采集零散花蜜能力强,意蜂主产单花蜜种。如果站在花源的角度来衡量,土蜂蜜含有的花源更丰富,营养成分更高。
如果是在大流蜜期采集的土蜂蜜实际也是单花蜜,营养成分和意蜂蜜一样。
站在蜜蜂酿造的角度来衡量,土蜂蜜酿造实际并没有意蜂蜜充分,采集花源水分高,酿蜜后水分也高(中蜂和意蜂的采蜜和酿蜜的区别,听蜂之语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发布)。
就营养成分而言:土蜂蜜的多花蜜种胜过意蜂蜜;蜂蜜酿造过程中的营养成分两者是差不多的。
三、采集周期。
中蜂大蜜源采集能力弱;如果强行取蜜,蜂群容易生病(比如起绵虫);所以中蜂的采集周期比较长。如果采集时间短,浓度更低,营养成分低。中蜂要实现高浓度,需要在蜂蜜封盖几个月以后再取蜜,此时的波美度也可以达到四十一二度。这才是我们一直推崇的土蜂蜜:蜜中极品。
意蜂采集能力强,而且是靠大流蜜期的单花蜜源高产;所以采集周期短,因为封盖时间快,所以一般四五天就可以采集成熟蜂蜜。但是现在蜂蜜收购价格过低,很多人选择一两天就采集一次,此时蜂蜜根本没有封盖,更不可能是成熟蜜,这就是令人不齿的水蜜;浓度低,营养价值低,易变质;有人为了把水蜜浓度提高就进行浓缩,这就出现了令人唾弃的浓缩蜜。
四、蜂群疾病治疗对蜂蜜的影响。
意蜂疾病主要有蜂螨,白垩病等;中蜂疾病主要有烂子病,巢虫病等。在治疗的时候意蜂和中蜂都要用药。用药治疗对蜂蜜肯定有影响,但是这些疾病都是在不采蜜的时候进行,往往在治疗完一两个月以后才会采集蜂蜜,所以药物治疗蜂群疾病对蜂蜜的影响几乎为零。中蜂疾病有的还可以用一些无污染的土方法解决,这样对蜂蜜就更加没有影响了。所以说中蜂和意蜂蜂群疾病的治疗对蜂蜜的影响不要百步笑八十步,其实都是要用药,都没影响。除非养蜂的时候治疗时间不对。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土蜂蜜和意蜂蜜的对比其实并无太大悬殊,只要是控制好了采集周期,都是好蜂蜜。所有土蜂蜜和意蜂蜜的争论,一切原因都来自人为的差异;与其讨论哪种蜂蜜好,不如都做好自己,坚持把控蜂蜜品质关才是对蜂业最大的帮助。
欢迎留言发表自己的感受,一起交流。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