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福寿螺的繁殖扩散高发期,为有效遏制其蔓延势头,防止和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确保粮食丰收,5月25日,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福寿螺防控集中宣传和机关一支部“螺口夺粮”主题党日活动,为维护好我市生态系统稳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据了解,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食性杂、繁殖力强,不但取食危害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还降低其生活水域的水体质量,使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活动期间,专家着重宣传了福寿螺防控技术,并联合大屯营镇政府、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靳兴村村干部、辖区群众等多方力量开展放养青鱼、高压水枪冲杀、螺卵清除等防治行动。“我们想通过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全员的群防群控意识,推动我市福寿螺防控工作稳步进行。”农业农村局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现场还分发了外来物种防治宣传手册,派送防治药物,科学推进福寿螺综合防控工作,强化防控效果。“非常感谢农业农村局的干部开展此次‘螺口夺粮’行动,这次活动剿螺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后多组织多开展,我们地方也会积极配合,进行好日常维护。”大屯营镇靳兴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期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切实加强福寿螺危害防控技术推广,为全市各乡镇发放对应药剂,同时充分发挥和借助群众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合力共治福寿螺危害。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福寿螺吧~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属于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瓶螺科的两栖淡水螺类。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01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食量大,食性广,可摄食水稻秧苗、芡实、茭白、荷花等水生农作植物叶片。繁殖量巨大惊人,年产卵量可达-粒,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
食用未经高温加工的福寿螺,易感染寄生虫,危害人体健康。福寿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该寄生虫可引起人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
福寿螺抗逆性强,既有鳃也有肺,既能用鳃在水中呼吸,又能借助肺囊呼吸,即使在无水的条件下,也可以在湿润的泥土中休眠6-8个月。
02
防治小妙招
一、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在当前发生区荷花池、稻田边水沟,主要采取人工清理福寿螺幼螺和成螺,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这是目前控制福寿螺发生危害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荷花池和稻田进出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3.人工捕杀:在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荷花池和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人工摘除卵块和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可控制为害。
4.人工诱杀:在福寿螺发生区插30至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以每亩30~80根竹片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二、生物防治
在沟渠和水稻移栽后,利用养鸭食螺。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选择中小体型,鸭龄30天的免疫鸭苗,鸭苗放养密度为20~25只/亩。
三、化学防治
1.防治指标:水稻苗田期1~2头/平方米,田边卵块1个/平方米,分蘖期3~4头/平方米,卵块1~2块/平方米。
2.防治药剂:10%蜗狙颗粒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70%贝螺杀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
3.施药时期:移栽时施药,如螺害严重隔10天再施药1次。
4.施药方法:①10%蜗狙颗粒剂每亩克,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公斤撒施。②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克或70%贝螺杀粉剂50克,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10公斤撒施。③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60克兑水20公斤喷雾。④油茶枯饼粉碎后,用量每亩用3~5公斤,施用时间:荷花池种荷花后养虾前、稻田整田后,使用方法:撒施。
5.注意事项:①施药时田间水层1~3厘米,保水7天。②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③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④农药包装物严禁随意丢放在田间,造成环境污染。
发现福寿螺后不要触碰、饲养或食用发现有人放生要及时劝阻或报管理人员避免福寿螺影响人体健康危害当地生态系统!
(值班领导:喻波审核:苏健统筹:刘石江来源:融媒体记者陈熙综合:开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宋秀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