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后,再点击右上角
设为星标/置顶,方便查找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除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成为众多文人骚客的精神寄托,更是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中医药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酒又颇受青睐。“唯米酒入药用”*酒是以糯米、粳米或黍米为原料,经酒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而酿成的发酵原酒。中医认为,*酒味甘苦辛,有*,大热,气味芳香,入心肝肺胃经;能行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祛风之功效,可治疗风寒、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气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散寒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甚良”。《*帝内经》中称*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故而“邪气来时,服之万全”。
*酒一般含乙醇10%~20%,属于低度酿造酒。相比而言,白酒性烈,酒精度数过高;啤酒则度数过低,酒精含量太少;果酒多含有机酸,不宜与药物配伍。唯有*酒恰到好处。
而且*酒中富含功能性低聚糖、γ-氨基丁酸(GABA)、生物活性肽、硒等多种有益成分。无怪乎《本草纲目》上说“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用”(米酒即*酒)。*酒为引好处多中药药引的使用依托于药之有性,以其升降、沉浮、缓和、增效的特质,在经方中发挥引经归使、直达病所、减低药物*性、促进疗效等作用。而*酒就可以作为部分中药的引子。增强疗效。很多中药都含有生物碱成分,如九分散中马钱子为君药,主要成分为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小活络丸中主要药味为制川乌、制草乌,主要化学成分为乌头碱。生物碱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以*酒为药引,可提高生物碱类成分的溶解和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矫正臭味。大多活血止痛散、跌打活血散中都含有土鳖虫等含不良气味的中药,以*酒为药引可起到矫臭、掩味的作用。引药达病。根据《中国药典》年版,少腹逐瘀丸、五虎散、香附丸等均要以*酒为药引送服,目的是借助*酒性热、通血脉等特点,行药势、助药力之功,引领诸药直达病所,以更好地发挥疗效。需要提醒的是,药引需随证启用,不可胡乱添加。特别是酒又与多种药物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所以若以酒服药,需谨遵医嘱。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底部点个"赞"和"在看"吧~▼往期精彩回顾▼一味中成药可健脾和胃,小儿专药张仲景用一剂汤方健脾祛湿,治标也治本目赤肿痛属肝火太旺,用此中成药专泻肝脏实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