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医院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大概从去年开始接触鼠妇,
当时觉得它们是另一号小众得不行的"宠物",
甚至"宠物"二字都有点牵强。
但养了你就会发现,
它们和别的动物没什么不一样,
甚至有很多独特的小美好。
我虽然在标题中说它们不是"虫",
但这一描述也不准确。
鼠妇是甲壳纲等足目动物,
有些能够卷起,有些不能,
也都知道它们其实就是“潮虫”,
怎么说呢,是虫但不是我们通常观念上的"虫",
它们和螃蟹、虾的关系更近,
不论是进食口器的形态、蜕皮还是繁殖模式,
彼此都颇为相似。
所以我更愿意称它们为“陆生甲壳动物”。
▲鼠妇的亲属们都生活在江河湖海中,如同虾蟹的雌性在腹部怀卵孵化幼体一样,鼠妇也是雌性在胸前的小袋中孕育后代
▲鼠妇蜕皮的模式是“一半+一半”的形式,它们也会在蜕皮后吃自己的皮
▲口器方面如图,左边是鼠妇右边是虾
宠物鼠妇最令人难以置信的部分是:这种全世界范围内都分布广泛的动物也拥有着色彩多变、体型多变等特征,远远超出我们在卫生间、阴暗潮湿地方见过它们的印象。目前已知的陆生等足目约有多种,而市面上常见的宠物鼠妇品种只占了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属:A属、P属和Cubaris属。
你可以叫它们“卷甲虫”或者“球鼠妇”,实际的拉丁翻译是“犰狳”的意思,也是可以卷起来变成一个完美的球状体来防御的意思,它们的活跃度一般,当然饲养的时候跑得也不快。下面例举几个我们熟悉的球鼠妇:
▲斑马球鼠妇(学名:Armadillidiummaculatum)
▲小丑球鼠妇(学名:Armadillidiumklugii“Montenegro”)
▲糖果球鼠妇(学名:ArmadillidiumVulgare"Albino",它是寻常球鼠妇的变异)
我们通常叫它们“P属鼠妇”,它们是一类不能卷成球状的鼠妇,也因此具有更为狭长的外型和可能相对更大的个体,并且除了南极洲以外,哪儿哪儿的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有些巨型品种能达到4cm,而且相对活跃,行动速度快。下面例举几个我们熟悉的P属鼠妇:
▲奶牛鼠妇(学名:Porcellio.Laevis“DairyCow”)
▲塞维利亚鼠妇(学名:Procelliosp.“sevilla”)
▲爱琴海宽型鼠妇(学名:Porcelliowerneri)
▲西班牙*带鼠妇(学名:Porcelliohassi)
可能是目前鼠妇里的明星代言人,身价不凡的同时,外型观感也是最可爱吸睛的,翻译过来是“古巴虫属”,整个属都给人一种萌翻了直呼“卡哇伊”的感觉,行动缓慢非常得不活跃,饲养难度高、繁殖周期长、每胎数量不那么多等等问题让它们都价格确实居高不下。下面例举几个我们熟悉的C属鼠妇:
▲熊猫王(学名:Cubarissp.“Pandaking”)
▲琥珀(学名:Cubarissp.“Amber”)
▲帕克(学名:Cubarissp.“PakChong”)
▲鸭崽(学名:Cubarissp.“RubberDuckie”),真的很像卡通小鸭啊
▲柠檬蓝(学名:Cubarissp.“LemonBlue”)
▲木星(学名:Cubarissp.“Jupiter”)
还有不少也是常见的品种但是没办法做大归类,比如非常迷你通常用来作为环境“清理专家”的侏儒白鼠妇、国内广泛分布的多霜蜡鼠妇和木纹鼠妇、产自云南越南等地的*斑鼠妇、相当难养的刺鼠妇、越南的几种和*斑鼠妇像的M属火翅和三色等,下面例举几个:
▲侏儒白鼠妇(学名:Trichorhinatomentosa"DwarfWhite"),成体0.5cm,单性繁殖
▲多霜蜡鼠妇(学名:Porcellionidespruinosus)
▲*斑鼠妇(学名:MerulanellaBicolorata"YellowPanda")
▲白刺鼠妇(学名:信息不明)
▲越南三色(学名:Merulanellasp."tricolor")
另外,顺便一提鼠妇的性别区分,从成体角度看,以腹部来区分,肚子上的折痕较为整齐平行没有“生殖突”的是母的,折痕簇拥着向下并且长有“生殖突”的是公的。另外从外观上,有些品种也能看出分别,公的体型更大或者尾巴的两根须足更长等等。
▲鼠妇区分性别的图示
▲P属*带的公母也非常明显,公的是上方那只
必须声明的是,爬*在此并不会如何如何介绍鼠妇饲养,我相信大家查找不少资料和其他文章,一定能找到许多关于环境构建、温湿度范围、食物等关键信息,说白了,这些只要你调查过一番,一定能掌握基本入门的几个品种的饲养,如奶牛、斑马、侏儒白等。
通过我们这段时间和鼠妇的接触以及亲身饲养经历,我们在此总结了一些可能是其他文章不会提到或者重点说到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多数的爱好者们一些讨论和启发。
第一点:鼠妇的垫材到底用什么?
推荐大家用腐殖土或者PH偏中性一些的泥炭土,最好不要用纯椰土,或者混合椰土和腐殖土以尽量让腐殖土用量大于1/2的配比去使用。偶尔,鼠妇除了吃枯叶和动物性食物外也会吃一些腐殖土的物质。据国外繁育家推荐,可以将腐殖土和一部分落叶残渣混合,成为一种更松散的、容易挖掘不容易成块状的、类似表层土壤的垫材,会成为饲养鼠妇较好的选择。(P.s.国外学术研究有报告称鼠妇在弱酸环境中生长更缓慢,带有石灰土的弱碱性土壤存活率更高.)
▲腐殖土+木片碎屑+枯叶碎片+苔藓
第二点:湿度必须高吗?
根据我们自己和查阅到的国外玩家饲养经验,鼠妇在温湿度饲养方面更适合的模式是“半湿半干”甚至“湿度范围干燥范围”,环境的角落里布置一个比较大团的苔藓堆(这里推荐泡发智利水苔而不是普通泡发的干苔藓,保水性更强一点),日常保证苔藓堆的湿度,其他部位不需要频繁加湿喷水,甚至垫材都可以不用那么湿,每2-4周给大环境喷洒一次水就可以。
▲右边的两种苔藓做成的含湿度区域
不论对湿度要求高/低的鼠妇品种,这都是相对安全的办法,湿度过大非常考验环境通风度(下面会介绍通风问题)。鼠妇在蜕皮期间会自行选择去湿度大的地方,它们的肺部需要湿润才能呼吸,所以确实具有偏好湿度的情况,但绝非湿度哪儿哪儿都特别高,你还是经常会在阴暗偏干的地方发现它们聚集在一起。
第三点:通风重要吗?
我们认为挺重要的,可能你会发现有些非常好饲养和繁殖的品种例如奶牛、橘光滑等确实可以闷养或不那么通风也无所谓,但相对昂贵的品种就有点闷不得,不够通风带来的空气和环境问题是细微到我们无法预知的,往往很多暴毙、状态差都因此而来。通风其实并不仅仅是只属于鼠妇饲养的问题,对于大多数的爬宠饲养都需要保证这个原则,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条件有限,无法做到“既通风又保温又保湿”,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方面多琢磨一些办法,至于究竟怎么办增大通风量,可能还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操作,欢迎大家留言一些好的办法。
▲我们自己的饲养也接近这样,侧面打洞以外,还要做顶部的挖洞+网格通风
第四点:食物应该怎么吃?
对于鼠妇而言,真正的主食是“枯叶”而不是动物性蛋白质,但是它们却都是非常必须的。鼠妇在大自然的角色是严格意义上的“分解者”,它们即便摄入蛋白质,很多情况下也是随机遇到的动物尸体、粪便等“大餐”,日常的枯叶供给是不能断的。
▲侏儒白能将枯叶分解得非常漂亮
我们也发现,当枯叶的量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会进食更多的动物性饲料,繁殖效果更好,幼体成长更稳定(不排除有某些对枯叶消耗量较小的品种)。但是缺乏蛋白质会让它们引发自相残杀、成体捕食幼体等情况。所以喂食鼠妇的几个食材缺一不可并且根据主次是:枯叶蔬菜动物性蛋白质+墨鱼骨的保证供应。
动物性蛋白质的选择上,它们通常偏好腥味重的也就是鱼肉类,所以大家会投喂一些鱼粮等,但市面上大多数鱼粮饲料中采用海鱼鱼粉,我们认为淡水鱼从还原营养成分的角度更适合陆生鼠妇。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最近开发过一款鼠妇粮(含有蔬菜成分和淡水鱼整鱼肉骨碎),想要尝试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下单购买:
关于主食“枯叶”和“墨鱼骨”补钙,网上购买的枯叶大多是用于养花但腐熟或发酵过的,这对鼠妇其实非常不好,无*的落叶原叶才是合适的选择,对此我们想便于大家购买也做了相应的套装链接,选材也是真正的橡树干落叶,不需要任何清理直接投入就可以喂食,通常一袋20g的“枯叶+墨鱼骨”组合可以维持一个数量在50-个成体的种群起码2周的饲养,你也可以选择每隔几天投入几片叶子这样来观察着操作:
另外,国外例如R牌的的鼠妇粮我们也有在尝试,但根据饲养经验,是否变成果冻状不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诱食因素(可能饲料里诱食剂的作用更大),但他们在成分中添加苜蓿草等食材倒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只是听说不少朋友尝试下来,发霉的速度太快有点可惜每次要清理。
第五点:霉菌和其他分解动物怎么办?
霉菌、小跳虫、木蚋(小黑飞的幼虫)和螨虫等,对鼠妇的影响可能还是存在的,我们经历过一次因为螨虫爆发和湿度过高导致鼠妇几乎团灭的事件,甚至当问题过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情况复杂到它们是综合带来影响的,而不是单独某一个起着作用。养的好的、消耗动物性食物比较快的鼠妇种群,以上这些情况就少,与此同时,湿度较低或干湿度把握比较好的环境这些情况也会更少,这就提醒了我们对干湿度控制和日常清理食物残渣的重要性。
▲螨虫真的非常不好,它们的爆发对什么动物都是大问题
第六点:岩石的可替代性是多少?
这也是我们想和大家讨论的问题,因为不少玩家在饲养一些C属或其他高端品种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它们对墨鱼骨的消耗非常少,这个情况我们也注意到了,尤其一些岩壁品种,可能岩石、石灰石或其他天然矿物石材对它们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甚至有时候成为繁殖起量的关键,这一点的改进办法,我们可能只能通过尝试给予相对应的石头来解决了。
第七点:关于繁殖的问题
对于不同的属和种,繁殖的情况都多少有点不同,即便是相对高价的Cubaris属,也有熊猫王、帕克等这样相对比较容易繁殖的品种,但柠檬蓝、鸭崽等可能就不那么幸运了。实际上,鼠妇交配繁殖并非难事,很多时候都是幼体无法存活、陆续卡皮死去等问题大,种群的量迟迟上不来,成体鼠妇也会因为各种问题死去,这其实就属于饲养不稳定。一旦饲养得当,稳定起量是肉眼可见的,但你如果想要迅速起量,那可能光买1-2组这个数量不够,相对的种群数量更大,引发的“乘法效应”就越强。
▲我们的Merulanellasp.firewingred和它的幼体
以上是爬*以介绍鼠妇为发起,
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之谈,
希望和大家能够有所交流。
当然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发现,
国内外涌现了各种新的品系和鼠妇变异,
目前我们也在试图攻克一些难养品种的繁殖问题,
我们并不希望,任何一个爬宠市场
是以抓野生种群来填补需求缺口的,
我们支持稳定繁殖的人工后代在爱好者市场壮大。
▲Merulanellasp.tricolor和它的1代幼体,很小就发色了
最后回归到“爱好”本身,
还是那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每次观察和喂食鼠妇,
看到它们慢慢比上一次见到的时候更大,
也见到它们做了父母,生出无数透明可爱的小后代,
那种心里的快乐幸福和繁殖其他动物是一样一样的。
▲微距镜头拍到妈妈身体下小小的白刺,超级迷你脆弱
无论是熊猫王抖动的小触角、鸭崽的笑脸、
四散跑动的奶牛、卷卷相对的魔法药水、
还是侏儒白分解出的一张张落叶书签,
都是单纯地喜欢着它们的人心中细微的涌动。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你爱。
*特别感谢优秀的国内鼠妇爱好者叶*素为本文提供的审核和信息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FORHOTARTICLES
我是蜈蚣我就不能好看了?
你喜欢胖蛇吗?崛起中的血蟒人工选育
民间癞蛤蟆竟然“青蛙变王子”
盖勾亚是第一个人工繁殖普及的R属守宫
边缘叶蛙一度登顶蛙王称号但又贵又难养
背甲长角的地图龟,穿梭在河流中生生不息
南美大丛林蜥被俗称“迷你泰加”
更多活动更新,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