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将亡于中药多位业内人士对这一现象掏心 [复制链接]

1#
核心提示9月5日上午,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开幕。而在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中医可能会毁在中药上。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谈了肺腑之言。文‖医药卫生报记者李蓝茜索晓灿9月5日上午,由中国农工民主*中央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开幕。屠呦呦团队代表、4位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余名两院院士、2位国医大师及中医药领域中医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余人齐聚罗浮山论道中医与科学,围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而就在不久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昆明举行的“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表示,中医可能会毁在中药上。中药真的会坑了中医吗?我们试着为这个问题求解。王国强在昆明表示,现在中药材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野生中药材减少,渐渐变成家种。而家种则存在农药化肥多、土壤污染、种植周期长、采集时间违背科学规律等问题,后果是药材的药效降低,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就会毁掉中医。“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是否危言耸听“中医可能会毁在中药上”的观点被许多临床中医承认。河南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振涛说:“中医的立足之本就在于疗效,要是药吃下去没有用,谁愿意喝苦水啊。”王振涛年轻时曾在基层卫生院做过4年乡村医生,凭借中药古方治病,疗效显著,虽然当时资历尚浅,依然受到当地村民的信赖。中药的应用要先走完种植、采收、加工、炮制、生产等工序,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中医材往往在第一个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理事侯士良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一个药材种植商,拿着一支两丈多长的粗大的植物根茎让侯士良看,问:“侯教授,你看这是啥?”侯士良沉吟了一下,说看不出。药商得意地说:“这是赤参呐!”侯士良再细看,哭笑不得,说:“丹参丹参,丹者赤也。”而药商手里的丹参表皮别说红了,连*都不*!人工种植中草药药商在私下跟侯士良分享了种出“丹参王”的秘诀,首先是深翻让根长长,这是常规办法,除此之外,广泛施肥,化肥大量地用,除了埋入地下的基肥外,再根外施肥、叶面施肥,一直施到正生长的阶段。侯士良哑口无言。这颗丹参已经不是中药丹参了,与朽木无异,哪里还有什么药用价值。图片左侧的*芩是经过硫熏的,颜色鲜艳、好看;右侧的是未经过硫熏的,看起来皱皱巴巴,还容易生虫。而如果中药质量得不到保障,治疗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河南省中医医院副院长马云枝医院买药太贵,拿着药方去老家药材批发市场自己买药。吃了一段时间,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找马云枝复诊时说了这一情况。马云枝啼笑皆非,按原来的方子重新抓了药,病人的病情开始有了起色。她说:“病人如果有经济负担,想买更便宜的药可以理解,很多人没有专业的鉴别能力。但是现在市场的中药材质量堪忧,买到不合格的中药白花钱不说,病情都贻误了。”河南省中药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陈随清则认为,也不能一概而论把责任归到中药上。医院拿同一个药房的中药,但就因为找了不同的医生看病,结果可能差别很大。好的医生可能用很小的方子、很少的钱就把病看好了,但是庸医可能花很多钱、吃很多药反而耽误了病情,难道这也是中药的原因?从有些专家、名家一号难求中,也许能发现原因。道地与否才是检验中药材的可靠标准?很多中医在选择中药的时候都会提到这两个字:道地。据侯士良介绍,道地的概念起源于汉唐时期,当时以道和州来进行行*区划,类似于今天的省和市。中药生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种类的中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个道理,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传统中药的宏观质量标准,对中药的检验,自古以“道地”作为安全可靠的象征,被历朝历代社会及业界广泛认可。医院使用道地药材,医生放心使用,不会因药材质量影响疗效。坚持用道地药材制作的成药的质量标准,成就了北京同仁堂、汉口叶开泰、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等一批名药号。这些名药号的药品质量好,见效,在老百姓当中留下良好的口碑。侯士良说,现在以成分作为中药检验质量标准不成熟,这个探索不能说不可取,但要是完全按照这个,不可靠。以人参为例,人参的主要质检成分是皂苷,但是人参叶里的皂苷含量比人参的皂苷含量还高。一些药商以次充好,把人参叶这样的下脚料放进药物里,既降低了成本,又能达到检测要求。中药里不止含有一种成分,治愈疾病的成分也不止一种,用药时选取部位的不同,炮制方法的不同,配伍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药效。把非药用部位混入药材之中,这样的情况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药剂科对药物进行检验时时有发现。7月12日,在该院药剂科主任门闯的办公室里,药剂师赵圣剑正拿着新进的中药饮片醋鳖甲进行鉴定。“像这种鳖甲上的硬皮,都属于入药部位,但这打碎的鳖头骨不能入药呀!”说着,赵圣剑就在装有醋鳖甲的外包装袋上打开一个洞,把里面的鳖头骨部位拿出来仔细查看。7月12日,河南医院的“中药饮片”大仓库内,货架上、地上都是中药饮片。每天,这里都有两三万吨的中草药在流转。“现在中药通过机器生产加工的情况较多,非药用部位被混入的情况也不少见。不过,不超过一定的百分比都没问题。”门闯表示,该院购进的中药饮片质量都符合《中国药典》(年版)的质量标准,这些中药饮片大多数会被直接搬进药房。在现代化药企中草药的生产加工普遍使用机械化运作技术像赵圣剑采用的这种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定方式就是“经验鉴定”,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像一些农药残留、二氧化硫含量等,如果没有引起药材性状的大幅改变,经验鉴定就‘使不上劲儿了’。”门闯说,河医院可以进行检验鉴定了,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也正在筹备检验鉴定室,更好地把好中药饮片的质量关。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路在何方?如王国强所说,中药材的保护与发展首先要加大对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力度。我国已在推动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着力摸清全国中药材资源的家底。据河南省中药资源普查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学院教授陈随清介绍,目前河南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已经结束,48个试点县(市)全部完成普查工作。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中药资源个种,包含个科、个属,拥有种重点药用植物资源。除了对现有中药资源进行保护,同时也需要促进优质中药材生态种植。河南省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河南省中药材人工栽培的数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河南省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较快,万亩以上规模的有温县、武陟的“四大怀药”生产基地,西峡、内乡山茱萸生产基地,封丘金银花生产基地,方城裕丹参生产基地,汝阳杜仲生产基地,卢氏连翘生产基地,南召辛夷生产基地,嵩县、辉县柴胡生产基地等,涉及到40余个中药材品种。药材种植基地渐成规模,这些生产基地中,很多都被药企“包下”,用现代化的方式对药材进行种植和生产。河南辉煌草本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煌草本)于年与位于“四大怀药”产地的武陟县林青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当地“包下”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种植“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菊花)。每年采摘的中草药并不外卖,统统由辉煌本草进行收购。怀地*一般清明节前后种植,每年10月至第二年1月采摘,采摘时留种。辉煌草本法人代表刘辉介绍道:“怀地*种植时需要老百姓按照要求种植,半人工半机械化作业;采摘时用机器的情况多一些,类似于联产收割。”刘辉把这种收割方式比作收花生,机械化作业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缩短了采摘时间。而采摘时间的严格把控,是对药效的基本保证。领取原材料、除去非入药部位、洗药以除去泥沙、进行质量检查……在辉煌草本,中药材净选、软化等步骤已经形成了“工作定式”,相应的工作流程图被详细列出,工作人员按步骤操作即可完成中药材的生产和炮制。经过了净选、软化、切制、粉碎、干燥、炮制等生产工艺,怀地*就可以入药了。企业医院后,很多药品会面临院方的“经验鉴定”。医院通常会每年组织本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去提供中药饮片的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厂家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炮制流程等情况。由此把控中药产品的质量。侯士良有时会跟自己带教的学生谈及中药和中医目前存在的问题,他说,中医中药在维护病人的健康方面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中医药发展只要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可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人类健康需要的。编辑‖张晓华END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家园你我的健康加油站医药卫生报新闻中心出品乐天族(letianzu)是医药卫生报新闻中心出品的原创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