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
古籍产地:《别录》曰︰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曝干。恭曰︰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时珍曰︰处处有之,与灯蛾相牝牡。
药材基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原形态:1.地鳖体呈扁圆形,盖状,黑色带光泽,雌雄异型,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厘米。头小,触角丝状。腹部有横环节9个,腹面深棕色,胸足具细毛,生刺颇多。药材质脆,易破碎,足多已脱落。腹内有灰黑色物质。气腥臭。
2.冀地鳖形态与地鳖相似,呈椭圆形,雌虫体长3.0~3.6厘米。体黑褐色,无光泽。胸腹部每节两侧各有一黑色圆形小黑斑。
生境分部:喜生于阴湿处及墙角松土中。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2.分布于河北等地。
采制: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去头足。
栽培:喜生活于阴湿的松土中,怕阳光,昼伏夜出。冬末与早春为冬眠期。夏秋两季繁殖最强。
性状鉴别: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药理作用: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脂和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等作用。
炮制:晒干。
性味:咸,寒;有小*。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3~9g。
注意:孕妇禁用。
配伍:
1.血滞经闭、产后瘀阻等证本品善破血逐癖、消癥瘕、通经闭。
治血滞经闭及产后瘀阻腹痛,常与大*、桃仁同用以破血下瘀,如《金匮要略》下瘀血汤;
治妇女干血成劳、经闭腹满,可与水蛭、桃仁、大*等药同用,如《金匮要略》大*?虫丸。治癥瘕痞块,可以本品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癖消,如《金匮要略》鳖甲煎九。
2.骨折伤筋,瘀血肿痛等症本品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功。
治骨折伤痛,可配伍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药;研末内服,以祛瘀,接骨止痛,如《杂病源流犀烛》接骨紫金丹,亦可研末,凡士林调敷。
骨折伤筋后期,筋骨软疲者,可以本品配续断、虎骨、杜仲等药以壮筋续骨,如《伤科大成》壮筋续骨丹。
治跌打损伤重证昏厥、大便末通者,可用本品配伍巴豆霜、麝香等药,以回苏祛瘀止痛,如《验方新编》回生第一仙丹。
3.治癓瘕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4.地鳖虫配地龙地鳖虫活血化瘀,地龙通络平喘、活血祛痹。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治疗咳喘日久不愈,痰瘀交阻,及痹证日久,关节僵硬、畸形等。
5.地鳖虫配自然铜地鳖虫有破瘀血,理伤续筋结骨之功,自然铜能散瘀止痛,结骨续伤之效。二药伍用,有活血化瘀接骨之功。治疗创伤断筋骨折。
6.土鳖虫咸寒软坚,逐瘀消症,伍斑蝥、地龙、猪苓利水通淋。治肉淋、血淋、气淋、石淋等,小便混下杂质,疼痛淋漓,日久难愈者。华佗治诸淋神方(《华佗神方》)
附方:
1.治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桃仁24克,大*1.5克,鳖虫三个,甘遂1.5克(为末冲服)。水煎服。与膈下逐瘀汤轮流服之。(《医林改错》下瘀血汤)
2.治折伤,接骨: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6~9克。(《医方摘要》)
3.治小儿脐赤肿或脓血清水出者:干鳖火煅为灰,研末,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4.治瘘疮肿: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研匀。干掺或贴,随干湿治之。(《圣济总录》)
5.治疯狗咬伤,?虫七个(去足,炒),生大*三钱,桃仁七粒(去皮,尖)。白蜜三钱,*酒一碗,煎至七分服。(《吉林中草药》)
6.治重舌满口,不得语,鏖虫七枚,盐一两半。以水一大盏,同煎五七沸。含令吐,勿咽,三五上。(《太平圣惠方》)4.治瘰疬,鲜地鳖虫、陈瓦花。同捣烂。用药贴上,未溃即消,已溃即敛。(中医杂志,,(21):6).
土元怎么分公母
通过背部特征分辨。
1、看背部翅膀,有翅膀的是雄性。
2、胸背部3条横纹的第2、3条弧成月牙形,弧角左右的是雌虫,弧角左右的是雄虫。
3、腹部有4条横纹的是雌虫,6条的是雄虫。
4、腹末端尾须之间有一条横纹连结的为雄虫,横纹离尾须较远的为雌虫。
5、爬行时,雄虫六足竖起,姿态较高,雌虫六足伏地,姿态较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