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血化瘀药,这些人不能用 [复制链接]

1#

▍来源: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药店经理人授权转载

每月一次的月经是女性的生理特性,经期保健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不少医学科普文章认为,女性月经期不宜用活血化瘀药。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牛膝、苏木、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穿山甲、血竭等,以及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血府逐瘀丸、桂枝茯苓丸等活血化瘀中成药,因为经期服用这些药容易造成月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既不利于健康又给生活带来不便[1]。还有科普文章指出[2],活血化瘀类药物大多为中成药,这类药物不仅具有抗凝作用,还能同时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在经期服用将会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引起贫血。除了内服药物外,正红花油、跌打万花油等外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也要尽量避免在经期使用。还有文章[3-4]直接把活血化瘀中药列为经期禁用药,认为在经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女性加速血液的流动、血管扩张造成月经量过多,认为活血化瘀药还具有抗栓、抗凝的作用。类似文章很多,不一一再举。一般大众也认为,经期使用活血化瘀药有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另外,不少活血化瘀药说明书也都标明经期慎用,有些甚至要求忌用。因此,许多医者特别是基层医生使用活血化瘀药时都避开女性经期,或嘱咐患者月经期停用。女性月经期到底能不能用活血化瘀药?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01传统中医理论不反对经期应用活血化瘀药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女性月经是血海气血充盈,胞宫气血由满而溢,气血变化急骤,泻而不藏排出精血。《血证论》指出:“月有盈亏,海有潮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泻血之余也。”根据中医天人相应说,月经调节即与月相及潮汐相一致,当以由满而溢为贵。月经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实为顺应天地之道。中医指导思想为辨证论治,若辨证正确,使用对应的适当药物就是正确的。“瘀者消之”,瘀象,辨证为血瘀证,就应当活血化瘀。正所谓“淤血不去,新血难安”,凡瘀证可大胆使用去瘀生新之法,且越早越好,绝不可因淋漓不止而畏惧攻逐,耽误病情。但活血化瘀药虽能祛瘀,亦能伐正,临床治疗时一定要辨清标本虚实,对证用药,切不可滥施。02中医教大家经期如何应用活血化瘀药1.当代中医妇科名家钱伯煊:钱先生用药以平和见长,化瘀不用桃仁,而用贯众、昆布、牡蛎,并且针对个人体质强弱和瘀积程度不同选药,身体强实者可稍峻,身体弱者而瘀积轻者宜轻,并且必须顾及其本。因为月经期毕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用药必须平和,不可“过寒过热,大辛大散”。2.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5]:认为“血贵濡润宣通。”其使用活血化瘀药的经验是“通涩兼施”,擅用药对。常用药对有熟大*炭合炮姜炭、仙鹤草合益母草、川牛膝合川续断,或就用本身具有通涩双重作用的药物,如蒲*炭、熟大*炭、山楂炭、三七末、茜草、花蕊石和海螵蛸。3.中医妇科大家博士生导师刘敏如教授[5]:认为月经期血室正开,经血以排出为畅,当活血化瘀、因势利导,方选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和牡丹皮,但以1—2剂为度。其治疗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平时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总法,经期更应因势得导,促进瘀血排出。对于子宫肌瘤者同时要防治“瘀血内停,血溢脉外”所致出血量增多,经期延长,因其易导致气血虚弱,外邪侵袭,凝滞气血,又造成血瘀,形成恶性循环。一般嘱患者经期第一天来诊,若量不多,可适当采用和缓的活血化瘀方药,如桃红四物汤,经行第4天开始用固涩止血药;若经行第1、2天即量多如涌,当以固涩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以减少血量。4.中医大师夏桂成教授[6]:认为行经期应理气活血调经,以排经通畅为要。其在经行期采用的调经法具体分为初、中、末期。行经之初,治以理气调血,偏于理气;行经中期,则治宜活血调经为主,可选当归、赤芍、丹参、山楂、益母草等药;行经后期,则偏于滋阴化瘀,以便向经后期过渡。他认为:“除旧要彻底,留得一分瘀就影响一分新生。”夏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经验是[7]:对于血瘀引起的崩漏,“塞流”往往效果不显甚至无效,有瘀自当去瘀,瘀去则血自止,应当以活血化瘀法为主,同时根据兼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治疗中注意中病即止,重视调养肝肾,兼顾脾胃。5.中医妇科大家王采文[8]:认为痛经的病机主要为“不通”,不论是气滞血瘀、寒凝,还是血气虚弱、肝肾亏损,均可产生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导致“不通则痛”,其中“瘀”是病机之关键。6.中医妇科大家王旺[9]:认为崩漏病机以瘀、热、虚三者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而发为崩漏。7.中医妇科大家周雪滢[10]:通过对近20年来文献总结,认为*体功不全主要由肾虚所致,同时与肝郁、脾虚、血瘀等因素相关。03中医教大家如何应用活血化瘀药治崩漏经期疾病最严重的莫过于崩漏。治疗崩漏,治标后需治本,更需要长期调养保健。很多医生见崩漏就止血,且单用固涩之剂,对于血瘀型崩漏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愈止愈多。症见瘀象,必须祛瘀,如果见出血而不敢祛瘀,易耽误病情、祛瘀实为治本之术,否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导致出血不止。1.当代中医名家蔡小荪教授[11]:认为对于一些非血瘀型崩漏,也可参用活血化瘀药。在使用止血法之后,崩漏虽止而残瘀滞留,易造成反复出血,出血即为离经之血,也就是瘀血。这种情况下,他常用当归和丹参。蒲*也是爱用之物,治疗崩漏,超量用之,多则可达30~60克。他认为:“蒲*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故能导瘀结而专治气血凝滞之痛,且善化瘀止血,对本症经量多而兼痛经者尤为适宜。”2.中医大家戴慧芬教授:临床治疗血瘀崩漏,也喜用蒲*,特点是生、炒并用,生蒲*能化瘀血,醋炒者能止下渗之血,合用即可化瘀止血。3.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何子淮先生[12]:认为“瘀滞者通后又需养血益阴,以使津液流通,故在经后常加当归、熟地*、枸杞子、川续断、杜仲等滋补肝肾而收全功”。经验药用血蝎伍大*,一攻一下,直捣病所,为治疗瘀阻型崩漏之主帅。大*宜取炭,攻中有守,不至于不堪收拾。4.张玉波主任中医师[13]:先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月经期常用药物如丹参、赤芍、益母草、炒蒲*、茜草、桃仁、地榆。从现代医学分析,此类药能通过收缩子宫以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排出以及子宫壁血管受压而止血,并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使子宫内膜修复以恢复其功能。张玉波先生认为,古代治疗崩漏的基本原则第一是塞流;第二是澄源;第三是复旧,调理善后。现代医学治疗功能失调性出血,除人工周期外亦是采用止血方法。但张老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同样是功血,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因此应该先详细审识患者体质之虚实,证情之寒热,病势之缓急,月经周期之分期,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治,而不要马上用大量炭药止血,理由是:过早使用止涩之品,邪留于内,常有留邪变病之患;单纯用止血药仅能治标,不是治本的方法。功血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症状寒热交错,虚实兼见。必须司外揣内,抓住本质。主要通过健脾养心,疏肝解郁或清热凉血养阴,或化瘀生新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功血主要是卵巢功能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功能障碍而发生,采用单一的止血方法,不能促使内膜剥脱干净,仍然血不能止。张老师在临证时一般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在行经期非但不止血,反而采用活血化瘀引血归经之法。常用药物如:丹参、赤芍、益母草、蒲*、茜草、桃仁、地榆等。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此类药物有提高子宫肌壁张力,促进子宫内膜剥脱作用以利排出,减少局部充血,缩短血液凝固时间,使其血量减少,达到止血的目的[14]。04重点总结月经期本身是以通为要,要因势导利,月经期后期和月经后宜适当滋阴养血。月经期间并不是绝对地禁用活血化瘀药,但要用得对时对证,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中病即止。若确为血瘀证,必须用活血化瘀药,且要早用,用药要平和。活血化瘀药要与收涩药同用或用通涩兼有的药物,如蒲*的生炒并用,熟大*取炭,山楂取炭,均为活血止血之品。很多医家认为,任何一类崩漏都可应用活血化瘀药,即使没有瘀象,崩漏离经之血即为瘀血,适当少量祛瘀为当用之法。不过,任何治疗法则都是相对的,如果临床上出现变症,必须根据临床症状来选药。参考文献:[1]陈日益.经期用药须谨慎[J].家庭医学(下),,(6):58.[2]张建礼.月经期用药需谨慎[J].健康必读,,(5):.[3]李振宇.月经期有哪些用药禁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9(62):.[4]董芳.女性“三期”用药需谨慎[J].家庭医学,,(9):3:32-33.[5]徐丙兰,钱俊华.古今中医妇科痛辨治精要.北京:人民*医出版社,:—.[6]魏睦新,许慧莉.各中医治疗难治性妇科病奇方妙法.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ll:98一.[7]景彦林,戴慎.夏桂成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经验[J].吉林中医药,,25(5)-9.[8]邓海霞,王采文.治疗原发性痛经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8(5):71.[9]王旺,赵可宁.中医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9(16):-[10]周雪滢,陆启滨.*体功能不全发病机理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31(3):71-74.[1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2]刘华.妇科病中医辨治及经验方.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90一98.[13]张玉珍.新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14]王红,张应刚.张玉波辨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6(37):47.本文作者医院常怡勇,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特约撰稿人,河南省中医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周口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个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