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收购国际时装品牌的三重目的 [复制链接]

1#

这几年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一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国外对国际时尚品牌产权开始了“买买买”模式。从外国人而言,特别是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大肆品牌收购,往往报着很复杂的心态,中国时装本来在国际上的地位比较low,而欧洲时尚品牌往往又很高大上,把品牌卖给你就很有破落贵族卖古董给暴发户的那种感觉,但作为中国买家,实际上可不是非理性的,而是有其非常现实的目的性的。今天来讨论一下中国企业收购国际时尚品牌的三重目的。

中国企业收购国际时尚品牌的第一重目的都是看好中国市场,收购国际时尚品牌并不仅仅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它们只是看到中国消费市场火爆,消费者又特别喜欢国际时尚品牌,所以在国际市场中投资国际时尚品牌,最明显的案例是复星集团的收购。这种类型的收购往往不是控股性收购,只是参股性投资,投资方往往不会过多界入被投资品牌的经营,最多只是鼓励或帮助其对中国市场的渗透。这类投资可以更多地被视为财务性投资,注重长期效益,这些品牌的运作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会沿着既定的策略发展,或略微加速向中国拓展。

复星集团是国际上时尚品牌的大买家

中企国际时尚品牌收购的第二重目的是拥有自己的品牌,来做中国市场,这样的收购往往来自纺织企业或者以外贸为主的服装企业,它们一般都不具有自己在国内能叫得响的时装品牌,或者曾经投资过,但没有成功,内心中渴望拥有自己的时装品牌,而同时对自己从头做起丧失信心,所以乘着这几年企业效益好和国内金融资金充足的条件,赶紧收购一些国际时装品牌,来达到在国内市场上抄近路的效果。这方面最明显的案例是山东如意的国际收购。对于这类收购,笔者很不看好,这方面有几个原因:首先是这类出手收购的企业对中国时装市场的认识往往很肤浅,只知道中国商场青睐国际品牌,中国消费者喜欢国外品牌,但他们对于如何运作这些品牌,以及如何打开这些品牌的中国市场没有深入的了解,其次也没有自己基本的拓展经营团队。如果仅仅将国际品牌的产品简单地拿来进入市场,并放手让这些外国品牌的中国团队去拓展市场,仅仅是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可以说投的越多,亏的也会越多。山东如意在年已经收购了日本的服装集团RENOWN,旗下有几个当时在中国挺有名气的男装品牌,比如D’URBAN,但这几年在中国的经营应该说放不上台面,就是一个明证。现在她又收购了法国的SMCP集团,其旗下的Sandro,Maje两个品牌还是不错的,在国际中档时装市场上是有影响力的,但这两个品牌并不是奢侈品品牌,在国内要与中国品牌直接竞争,但目前来看,山东如意还将放手让其国际团队运作中国市场,那笔者对其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只能呵呵了。

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法国SMCP集团

中企国际时尚品牌收购的第三重目的是打造高端品牌,冲击国内高端市场,这样的收购往往来自国内已经成功的时装品牌企业。对于这一类型的企业,他们自己的时装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或者已经取得过成功的经验,对国内时装零售市场深有心得,但由于是土鳖品牌(尽管其品牌也带了一个洋名字),过去二十多年,深受国内商场的岐视,只能在商场二三楼竞争,无法下到高档商场的一楼,在高端时尚市场上分一杯羹,拥有一个高端品牌是中国时装品牌企业的一个梦,现在有资金条件了,就出手了。这方面的典型成功案例有深圳红珏公司对GIADA的运作,而近年深圳歌力思对L’AUREL的运作也是这个套路。怀着这样目的的中国时装企业,其对国际时尚品牌的收购往往更成熟一些,更理性一些,他们更希望自己操盘,而不会简单地让外国人来运作,所以它们一般会首先买断其中国所有权,在其原有风格基础上,组建自己的设计与营销团队,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从而冲击中国高档偏下的市场,这种操作方略是有其合理性的,而且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笔者更看好这样的收购与运作。

歌力思收购的LAUREL品牌

在这三重目的中,第一重目的是共通的,都是看好中国市场,而第二,第三重目的出发点就不同了,其运作的国内基础也很不一样,其产生的运作方式与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了。还有一条是共通的,没有人收购国外时尚品牌是为了去占领外国市场!

时装业观察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