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黑龙江五常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私人订制稻田逐年增多,市场越做越大,今年春耕时,已有亩稻田的收成被预订一空,客户遍布全国。这里的稻米为什么这么抢手?秘密藏在他们手里握着的“生态牌”中。
鸭稻共作,千亩稻田成景观
眼下,正是水稻疯长期,一天一个样。黑龙江五常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块千余亩稻田内,还有另外一番景象:稻田用网子围成了多个区域,成群的鸭子时而在稻田里畅游,时而站在田埂上小憩。
看护稻田的农民是这些鸭子的指挥员,只要指挥员用木棍敲一下手里拿的小盆,远处的鸭子就像听到了鸣金收兵的指令一样,迅速集结成队游过来。
“鸭司令”褚志介绍,这些鸭子出蛋壳10天就在大棚里养殖,从那时起,每天喂食时就敲盆训练,条件反射作用下形成了“默契”。水稻插秧一星期后,小草开始露头,但气温还不高,为了尽快让鸭子适应稻田里的环境,得先将鸭子放置在稻田里的鸭舍内,围出一小块区域慢慢适应,待鸭子完全适应后开始扩大活动区域……
基地负责人田春明告诉记者,
这片稻田放置了1.8万只鸭子,
仅养鸭人员就有20多位,
白班夜班都有。
鸭子主要起到活水、除草、捉虫、施肥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稻田卫士。这种大规模的鸭稻共作生产方式也成了景观,这片稻田是农业观光游的一个景点,常有游人来观光。
田春明介绍,这片稻田是私人订制,总共亩。全程采用有机生态种植方式,灭虫、除草主要靠鸭子,它们就是生态稻田的“标签”。这片田用的是有机肥料,不但能提升水稻品质,更有利于保护黑土地。这片稻田的水稻种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纯复壮,质量绝对有保证。
客户们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软件,就能随时随地看到自己订制的稻田,春耕、夏耘、秋收,一目了然,全程可追溯。秋收后,基地会将水稻磨成米,通过快递发到客户手中,一亩地产多少米都如数发给客户。
资本下乡,资源整合,品牌效应渐显
年,在国际大米节品鉴中,“金禾”生产的大米获得金奖,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源自他们多年的耕耘,他们在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一直不断提升。
田春明介绍,“金禾”是五常当地土生土长的企业,管理着两家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带地入社和订单农业几种方式合作经营。农民带地入社可以享受合作社的分红,还有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到合作社打工挣薪金的。
合作社与农民签协议,给水稻收购设置保底价,遇到水稻市场价格高时,农民还可以自由出售水稻,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融合共营、“企业+基地+三金农户(拿股金、收租金、挣薪金)”的协同发展模式,能确保农民分享企业发展的收益,加速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经过不断发展,现在“金禾”的水稻种植区域已扩大到民意、安家、卫国、民乐等八个乡镇,可控耕地30万亩,形成了水稻规模化生产模式。
近两年,“金禾”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催芽车间集中催芽、育秧大棚自动喷灌、钵体育苗、无人机作业等方式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实行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全程可追溯管理模式,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实现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水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金禾”的私人订制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客户青睐,有客户已预订到年。特别是“金禾”生产的大米,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市场越来越大,订单越来越多,今年私人订制的稻田比去年增加了约亩。
田春明表示,“金禾”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种植技术,为更多的用户吃上优质五常大米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张杰记者:康福柱
编辑:刘奕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