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验分享洪小ldquo金点子大家谈 [复制链接]

1#

经验分享

洪小“金点子大家谈”活动(四)

四Readingnotes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学校利用每周一教师会时间,专门开辟了“洪小金点子大家谈”主题系列活动。一周一老师,一周一分享。每一位分享的老师认真准备,仔细梳理自己长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好方法好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每一位老师。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如何在一个个细节中培养学生的习惯,如何在一声声教诲中点化学生的思想,又如何在一件件琐事中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经验齐分享交流促成长

01《

“说”得响亮

》分享教师陶永珍

现在咱们学校里只有一、二年级低年级段,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小,且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不太完整和缺乏条理性。所以我最近一直在加强“说”的训练,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带着“说”

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一年级的学生说话训练最基本的是会规范地说。而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这样一题“左边有6朵花,右边有3朵花,一共有几朵花?”怎样求一共有几朵花?我首先用数学语言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利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为学生提供思维模式:“左边的6朵花和右边的3朵花合起来”(用两只手分别表示“左边的6朵”和“右边的3朵”做合起来之状)。教师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说给大家听。再让底下不会说的学生轻轻地跟着说,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再做示范,学生再学着表达。

二、有兴趣“说”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非常差,抽象思维也比较薄弱,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吸引力,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时,有道有趣看图问答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是第几只?”有的说是第2只,有的说是第4只,那么到底该怎么准确地去说呢?学生们就饶有兴趣地争论了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下往上数,戴帽子的小猴是第4只,从上往下数,戴帽子的小猴是第2只。学生通过观察,并在大声地争论下,对几和第几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这时的课堂,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有了兴趣,就乐于讲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三、鼓励“说”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让其他学生明白听别人去说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表扬,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我在课堂上更应该特别重视那些基础差,害怕发言的小部分学生,为了改其心病,会多次让他们回答一些其力所能及的问题,答毕充分表扬他,并带领全班小朋友鼓掌表扬。这样,这些小部分的胆怯的同学也渐渐地克服了“说”的畏惧心里,能在课堂上举起他们高高的小手了。

四、给机会“说”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于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不太完整和缺乏条理性。根据这一状况,教师不宜急于灌输,剥夺了孩子在课堂上“说”的机会,而应该在课堂上多留点时间给学生。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例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在学生尝试练习“45+3”后,让学生比一比“45+30”与“45+3”有何不同。提供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轻轻地说一说,然后请一位优秀生说一遍,带动其他学生争先发言。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如在教学“认位置”时,我就让学生组成四人合作小组,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小朋友,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有几个小朋友。通过合作小组的交流,把课堂一个人的发言变成几十个人同时在发言,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不但课堂气氛活了,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认识掌握方位。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训练有方,是学生逐渐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爱的力量温暖一生02《游戏识字

分享教师邓丽萍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编字谜识字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告"字,谜面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小朋友猜对后,兴趣就会来了。再如,我教"讲"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有水才是清,有日天气晴。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

三、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次次精彩的分享,成就了理念的提升;一次次思想的碰撞,成就了教师的成长。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定会促进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句容市洪武路小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