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手足癣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不主张长期使用西药,久用西药有副作用反于身体不利;主张测量血压,分辨缓急轻重,急重则治标,缓轻则治本。
中医斩断高血压病根:肝、肾治疗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肝脏的特性,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叶天士有这样的描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看不懂不要紧)
如上所述,肝脏阴阳平衡与五脏协调则无病;但若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脑血管意外)证候。肝阳过亢不停,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另外,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上用母(肾)与子(肝)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致高血压。这一类高血压,往往见心脾之证。
高血压分四型,从肝断根治!
基于上述病机,确诊为高血压病之后,辨证可分以下四型:
1肝阳上亢
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
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阴阳两虚
头晕,眼花,耳鸣,腰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气虚痰浊
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倦怠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或浊腻,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本病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一环。
四种汤剂治疗高血压!
总之,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但疾病变化多端,不能执一,应辨证论治。
1石决牡蛎汤: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自订方),药物组成: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降压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息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辨症加减:如苔*、脉数有力加*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之类泻其实热;
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
痛甚属热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加明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2莲椹汤:肝肾阴虚型高血压
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用莲椹汤(自订方),药物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
辨症加减:气虚加太子参。
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3肝肾双补汤: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阴阳两虚,宜补肝肾潜阳,方用肝肾双补汤(自订方),药物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辨症加减:若兼气虚加*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克,熟附子10克,*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茯苓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克)。
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芪30克,杜仲12克。
4赭决七味汤:气虚痰浊型高血压
气虚痰浊,宜健脾益气,用赭决七味汤(自订方),药物组成:*芪30克,*参15克,陈皮6克,法半夏12克,云茯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
重用*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赭石、决明子以降逆平肝。
辨症加减: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女贞之属;
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之属;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之属。
属于生活习惯病生活调养不可少
以上是对辨证论治的一些体会,若从预防与比较系统彻底的治疗来说,应针对病因病机采取综合措施,而日常的生活调养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1调节情志:情志调节太重要
本病与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关系较大,对患者的精神环境与工作安排十分重要。当然患者的内因是决定因素,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与注意劳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饮食与生活上的调节都很重要。
2体育疗法:运动是必要的
如导引术、太极拳,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预防与治疗,都有可靠的作用。
3中西结合:西药不能治本
中西结合治疗也是必要的,西药取效快,但不能治本,中药取效慢但疗效比较巩固,可以结合使用。如见高血压危象,先用西药或针灸控制,然后辨证论治。
对顽固之高血压亦可中西并用,至一定时期后才纯用中药。
注意:以上内容只做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据《尚书?吕刑》记载,周穆王在叙述刑法的起源时说:“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这段话的意思是:蚩尤一开始作乱就祸害到了百姓,他的种种行为不仅没有对那些贪婪得像鹞鹰一样的人的嚣张气焰构成预防和打击的效果,反而使他们装出一番虔诚的奉上峰命令架势,更加疯狂的去掠夺人民的财物。所以,九黎族人不听从蚩尤的命令。在这种情形下,蚩尤制定种种严酷的刑罚来威逼九黎族人服从,并美其名曰“这就是法令。”于是,削鼻子、割耳朵、破坏人的生殖器、在人面上刺字等各种严酷的刑罚就开始滥加施行并成为制度了。从此以后,那些贪婪之徒杀人掠夺都有了华美的托词,他们说他们这样做是依法行事。这样,九黎族人才跟着他乱哄哄的干起坏事来。这一段记载给了后世读者一个印象:蚩尤是九黎族的暴君,太平盛世时期倡令作乱的凶顽之徒。如果你有兴趣再读一读其它史籍的话,或者如果你有兴趣还去读一读像《龙鱼河图》、《遁山开甲》等五行、谶纬或者志怪类如《述异记》等古代典籍的话,你会发现蚩尤的形象几乎被定格了:暴君、乱贼、贪婪凶顽之徒,一句话,这是一个绝对的反面形象。也许与“暴君、乱贼、贪婪凶顽”有关吧,在上述典籍中,蚩尤的形象又是那么怪异:“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不仅如此,就连“蚩尤”这个名号也是怪怪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又说尤,同由尤,是人肚子里一种虫;“蚩”、“尤”合起来意思就是一种行为悖乱的虫子,这自然是人们一句字义望“字”生义的结果。如果说《龙鱼河图》、《遁山开甲》、《述异记》等典籍是因其本身怪异而有意塑造蚩尤这样的怪异形象的话,人们望字生义而诠释蚩尤名号的意义则有明显的歧视、贬损、嘲讽等负面意义。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里要说一段重复的话。我在《从史籍中看炎帝和*帝》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司马迁采信《大戴礼记?五帝德》、《大戴礼记?帝系》的记载和观点,以*帝为五帝之首,实际上就是以*帝为尊,也就是以*帝为正统,自然,举凡与*帝所言所行所思相悖的就是非正统的,也就是非正义的了。用春秋笔法来记载和叙述非正统、非正义人物的历史,自然就要将炎帝对子氏族部落的征伐活动斥之为‘侵凌’了。”《大戴礼?用兵》把蚩尤说成是“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劂亲,以表厥身。蚩尤愍欲而无厌者也。”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由此推而广之,蚩尤与*帝有过敌对行为,而且,很有可能,终蚩尤一生,他与*帝只有敌对,没有合作。所以,人们在评述蚩尤的种种行为及由此而来的功过是非时,也受这种意见支配,并且,较之于评述*帝的其他曾经有过敌对关系的对象,其批评、贬斥的主观态度又更为显著。司马迁是这样,其他古代史学家也是这样。
《史记?五帝本纪》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一段话暗合了蚩尤是暴君、乱贼、贪婪凶顽之徒的形象,也似乎印证了《尚书?吕刑》的记载。但是,它给人留下的悬念实在太多了。
《史记?五帝本纪》在记载*帝为建立统一的国家雏形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伐活动,重点记叙三场战争:降服炎帝氏族部落的阪泉之战,平服蚩尤的涿鹿之战,安定北方的北逐荤粥之战。人们不禁要问:司司马迁为什们要单单叙述这三场战争呢?
阪泉之战促成了*帝、炎帝氏族部落联盟的产生,奠定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雏形的基础,为人类社会迎来了文明的曙光,它的意义深远,值得一记;炎*氏族部落联盟剑指北方少数民族,发动北逐荤粥的战争,在安定北方的同时,彰显了新兴氏族部落联盟在*事、*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在坚决打击敌对势力之余,震慑了其它潜在的敌对和分离势力,其*治意义胜过*事意义,是炎*氏族部落联盟共同维护和巩固统一民族和国家雏形而进行的一场宣传战,意义非凡,也值得一记。那么,涿鹿之战为什么也值得一记呢?我们不妨先在史籍之外的典籍中来搜寻有关线索: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龙鱼河图》说在涿鹿之战的初期,*帝“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帝兵信神符”,在天神的帮助下才制服蚩尤。《*帝玄女战法》说:在涿鹿之战中,“*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最后在仙女的帮助下才战败蚩尤。《玄女兵法》则说:“*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注意,这里说“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以至于或交战双方都比拼神力,或*帝一方的神灵暗中相助,这才取得胜利,无非是说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战斗力不亚于*帝,甚至比*帝还要高强,因此,仗打得惨烈,赢得艰难。这是涿鹿之战值得一记的原因之一。
史籍《逸周书?尝麦解》有这样一段记载:“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皞,以临四方,司__(缺两个字)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帝,执蚩尤,杀之于中翼。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这段话的意思是从前,天下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上天降生了炎帝、*帝两个圣人,他们降生之后,才开始定制的制度、建立章典,并按制度、章典治理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帝授命炎帝分派两个官员去管理地方事宜,炎帝就让蚩尤去少昊氏的故地山东任职。可是,蚩尤却在那里兴兵作乱,驱逐炎帝,炎帝大败而逃,蚩尤一路紧追,一直追到涿鹿,并进行了更为激烈的交战。炎帝非常害怕,只好先*帝求援,*帝就出兵与蚩尤作战,最后,将蚩尤战败,并把战败的蚩尤杀死在冀州一个叫“绝辔之野”的地方。
这段记载可以补充司马迁上述记载的缺漏,它交代了涿鹿之战发生的原因和大致经过:蚩尤氏族部落归属了炎*氏族部落联盟,在职务上,蚩尤是炎帝的直接下属;当炎帝奉命委派两个官员去管理地方事宜时,炎帝作出了让蚩尤一同去山东赴任的安排,而炎帝自己也在山东一带,这说明炎帝和蚩尤除职务上的上下级关系之外,可能还有其它特殊的关系,这为蚩尤到山东以后,积蓄力量,整*备武,最后,举兵驱除炎帝创造了机会;蚩尤举兵驱逐炎帝,并把炎帝打得大败,这说明蚩尤拥有一个强大而又有实力的集体,即氏族部落,而蚩尤则是这个氏族部落的首领;*帝让炎帝派蚩尤去山东赴任,也就是让蚩尤氏族部落迁徙到山东去,对于蚩尤氏族部落来说,这是被迫背井离乡,这应该是导致蚩尤举兵逐炎帝的主要原因;涿鹿之战分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蚩尤逐炎帝,后一个阶段是炎帝联合*帝共同战胜蚩尤,在形式上是氏族部落联盟平定子氏族部落的叛乱,属于平定内乱的战争。
涿鹿之战是一场平定内乱的战争,它的发生时期很特殊,因此,意义非同一般:涿鹿之战发生在炎*氏族部落联盟建立之初,也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雏形形成初期,平定这样的叛乱直接关系到了这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雏形的存亡和发展。这是涿鹿之战值得一记的主要原因。
《逸周书?尝麦解》的记载也许是可信的,所以,后世有不少史学家采用了这段记载。其中最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