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动唐山人物评选滦河岸边ldq [复制链接]

1#
推荐理由


  37年,一家四代,用坚守和传承,让滦河两岸的荒滩变成了整片树林。

37年来,尽管树苗被一次次冲走,但新苗总会再次倔强地立于滦河岸边;37年来,尽管目睹了祖辈的艰辛不易,但后辈却总是毅然接过那把豁开了无数鹅卵石的铁锹;37年来,尽管成活率很低,但滦河岸边的树林面积依然变得越来越大……

37年前,一场大水,滦河两岸便只剩卵石,或为不毛之地,或是野草掩人。如今,成片的林子“坐阵”,大水过后,留下了泥沙,原来的卵石之上已积下一米多深的厚土,花生、高粱也能在这样的土地上播种结籽。

一家四代,凭着“滦河岸边新愚公”的精神,靠锹挖卵石筐背土的古老方式,用3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未来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张俊生一家三代

主要事迹

滦州市油榨镇石梯子村,是滦州、卢龙、迁安三地交界之处。村子东依滦河,以“鸡鸣三县”而广为人知。村内张姓一家,自年开始在滦河岸边植树,如今已经传承了四代。第四代植树人张明旺今年30岁,天天摸爬滚打在林地里,他笑称:第五代植树人里,最大的已经8岁了。

为植树老两口扎根简易房

“听老辈人说,30多年前滦河两岸没有树,只有河沙和卵石,每次大雨之后滦河涨水,岸边的庄稼就会被冲走,土壤也越来越少。”说起一家四代接力植树的因由,30岁的张明旺只能用“听说”二字开头。因为,年,72岁的太爷爷张瑞提出要开荒种树时,张明旺离出生还有7年。

年,张家第一代植树人、72岁的张瑞主动找到生产队队长,说要开荒种树,守好滦河边上的土地。从那时候起,种树就成了张家一代又一代人的传统。

“当时,河滩上满是卵石,锹挖不下去、镐也刨不动,我太爷就带家人用骡子套着铁犁硬犁出一道道的沟,又从远处挎来一筐筐土,撒在沟里,栽下小苗,从河里拎水浇灌树苗。可一场大雨下来,树和土就被冲走了。”虽然未经历那段岁月,但自小就天天和父辈一起栽树的张明旺,早已体会过了河滩上植树的不易。

张善是张明旺的三叔,也是四代植树人中的第三代,老辈的很多事儿,他记得更加清楚。“植树是我爷爷开的头,但‘主力’是我父亲。”当时,第二代植树人、张善的父亲张俊生39岁正当年,又是不服输的性子,他在河滩上盖了简易房扎下了根儿,一门心思栽树。

张善回忆说:“从村里到林地需要过河,那时候没条件,我父亲就用车轮内胎打满气,上面搭块板子带着我和我妈过河,有时一个浪打过来‘船’就翻了。因为河滩离家远,早起我们就带着中午饭,那时候条件差,大多都是带破米粥(玉米渣粥),夏天太热,到中午时粥都已经酸了。后来就不回家了,直接住在简易房里,但大水一来就会把房子冲走、冲塌,我记得前后一共盖了四回房。”

滦河两岸的荒滩变成了树林

要让“河滩植树”代代传下去

尽管成活率很低,但毕竟有一部分树苗活了下来,霸住了脚下一方石滩,截留了大水带上岸的层层泥沙。如今,这层泥沙已有一米多厚,完全可以种庄稼打粮食了。可这收成的背后,却有着张家人不愿提及的痛处。“年,我母亲李焕芝因长期超负荷劳作,积劳成疾,在小简易房里去世。我父亲也是在简易房里得了脑血栓后才不得不离开河滩的。”张善说。

那时,正好有人相中了那片滦河滩,开出高价想承包办厂,但张家的人异口同声地说:“给多少钱也不行,只要家里还有一口人,这块地就得栽树!”

上世纪90年代后,第三代植树人的辛苦稍减。张善说:“之前都是挑水浇树,后来有水泵了,可以抽水浇,真是省了不少劲”。而到了张明旺这一代,设备更加先进,有了挖坑机,还用上了无人机给树喷药灭虫。

尽管如此,河滩栽树仍然是个苦活儿。张明旺说:“一到冬季,我和三叔天天像长在林地里,好不容易立住了树、躲过了水,冬季又怕火。一场大火,几十年的心血就没了。”

让人欣喜的是,一家四代人的努力不仅扩大着植树面积,更带起了全村人的植树热情。目前,石梯子沟村外,滦河两岸的植树造林总面积已达到多亩,有效保护了河滩边多亩口粮田,更给村庄带来了四季美景。即使在冬季,岸边的树林里也从不缺乏野鸡、野兔的鲜活灵动。

说到未来,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张明旺说:“张家第五代人中最大的8岁了,他们现在也能做些巡林、捡垃圾袋之类的活儿了。看着这些正在长大的孩子我们就高兴,因为河滩植树又后继有人啦。”

推选方式

每逢年终岁尾,“感动唐山”便会如约而至。唐山市经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早早地再次将这项公益活动,纳入到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具体行动中,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支持。带着这份满满的爱与期待,本届“感动唐山”特向社会广泛征集年度感动唐山候选人物事迹,同时欢迎唐山各县(市)、区文明办以及社会各界积极推荐。本次活动将择优遴选候选人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通过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