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m.39.net/pf/a_5476798.html本期作者:李乃东
山东临沂人,中学教师。
第期
蝉,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留下了蝉的芳名。在“四月秀葽(yāo),五月鸣蜩(tiáo)”和“菀(wǎn)彼柳斯,鸣蜩嘒嘒(huì)”中蝉称蜩;“如蜩如螗(táng),如沸如羹”中的螗指的就是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蝉叫螓(qín)。
蝉又叫知了,我们叫节溜,分雌雄,雌的是哑蝉,雄蝉才鸣叫。肚子上有两个能够开合的小盖,里面各有一层薄膜,神奇而美妙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节溜猴和节溜龟是它们幼虫的名字,这大概与它们的形象相关吧。钻出地面像猴子一样能爬树,身体看上去一节一节的,又是滑溜溜的,所以叫节溜猴;从土里爬出来,弓着身子,所以又叫节溜龟。
当你还在恍惚春天未走时,忽而耳边就传来了蝉音,把人们从昏昏欲睡的春梦中叫醒。就这样,夏天在“吱、吱、吱”的蝉声中悄然到来。可以说没有蝉声的夏天,是一个没有滋味的夏天,是不能称其为夏天的,至少不能算一个圆满的夏天,使得热烈洒脱的夏季像丢了*一样。但有了蝉,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它亮开嗓子,唱响整个夏天,成为夏的主旋律,夏的使者,夏的精*,也丰满了夏天,活跃了夏季。
立夏一到,那些附在树根周围、吮吸着树根汁液、沉睡地下三四年、甚至更漫长的节溜龟蠢蠢欲动,打通最后一道关,挥动着像螳螂一样的大刀形的利爪,抠开地面,从土里钻出来,探出小小的脑袋,绅士一样爬上树枝。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围着家前屋后的大树周围寻觅,有的走进树林找。开始,天还亮,就在地上找节溜龟窝。节溜龟欲出土时,显露出一点不规则的、类似蚂蚁窝样的小孔,慢慢地抠开,看准伸出来的大爪,捏住,提起来,就会有一个憨态可掬的节溜龟跟上来。要是一下提不出来,它会缩回窝里,再等它出来就费事了。有时用小细树枝伸进小窝里,希望节溜龟顺着树枝爬上来。有时,往小窝里倒水,节溜龟会乖乖地爬出来。再不行就挖开小窝,有工具方便,往往是空手挖,如果地硬,手都会磨出一层小油皮,才能把它慢慢地提出来。天暗了,地上的小窝看不清了,就在树上找,平整的树上,从侧面看去,有个凸起的小东西,往往就是我们要找的节溜龟。但有时也会被小树瘤或蝉壳迷惑,看上去很像节溜龟趴在那里,等到跟前一看,才知不是。为能逮到更多的节溜龟,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果园是节溜龟出没比较多的地方,人们用塑料纸或胶带把树干的下半截缠一圈,等节溜龟从地下悄悄地爬出来,正庆幸自己获得新生解脱之时,没想到会遇到这样光滑之处,一次次地尝试,又一次次地滚落下来,最终树下会积攒一些节溜龟在那里做着无谓的尝试。当然,也有几个聪明的爬向其他的树,其结局一样,大多也难逃厄运,成为餐桌上的美食,无论烧烤,还是油炸,都是很美味的。为此,也曾有人看到商机,开始种节溜龟,成了商家的摇钱树。每每看到街市上一桶桶天才歌唱家的雏形,也有点为它们的命运多舛而悲哀。幸运的节溜龟,会高兴地快速地爬上树枝,找个妥当的地方,稳稳地抓住,伸直身子,在背上裂开一条细缝,慢慢地开裂,然后把头探出来,抖抖柔嫩的身体,些许休息一下,再抖抖身子,一用力,翅膀便抖了出来,像一把束在一起的柔软的羽扇一样,这时你会看到翅膀慢慢地舒展,像晨雾一样缓缓地隐去,薄薄的蝉翼也慢慢地透亮了,花纹清晰可见。这时,会有一个词语忽然从脑海里跳出来——薄如蝉翼。是的,这是古人对一件衣服做工精美、技艺高超的高度评价,它往往让人想到仙女披在身上的裙纱,真是“此衣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呀。就这样,在不经意间,亮在你的眼前,惊艳了世人。难怪卢照邻写出“片片行云着蝉翼”的诗句。这个蜕变的过程还有一个诗意的名称——金蝉脱壳。
蝉从金壳里舒展出来,两只大爪使劲地抓住蝉壳,柔嫩的身体吊在那里,就像留恋母亲的孩子一样,围着蝉壳转几次,恋恋不舍地离开,潇洒地走向远方,走向施展才艺的大舞台,加入了这场大自然空前的演唱会,开始了它诗意的艺术之路。一生虽短暂,但它留给世人的是一曲袅袅不绝的天籁之音,萦绕在人们的心间,一幅极具灵感的曼妙的画面,激起人们无限的审美情趣。
关于蝉,留在记忆深处的,还是与蝉有关的一些活动——粘节溜(蝉)和照节溜。它丰富了我们童年的生活,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或多或少,记忆中总有蝉的影子,为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炎炎的夏日,一群孩子,扛着竹竿或细细的长树枝,拿出从家里偷来的麦子——那时都吃不上几顿好饭,麦子哪能这样浪费,家里人肯定不让——抓一小把,嚼在嘴里,满口生香。品着这麦香,不自觉地咽口水。嚼烂,放水里一冲,留下劲道的面筋,缠到竹竿头上。开始黏性差,粘不到节溜,还给吓跑了。大一点的伙伴有经验,告诉我们放到腋下一焐,就黏了。粘节溜要选对树。在河边不太高的平柳树节溜最多,一排排,一行行,感觉伸手就能逮住几个,心里一阵阵的激动。这种树上的节溜最好粘的。有时竹竿不小心碰到它,也不飞,即使飞也飞不远,转一圈又飞回来了。粘节溜是一项技术。屏住呼吸举起竹竿,慢慢靠近。开始手哆哆嗦嗦,总对不准,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眼看着到手的节溜给吓跑了,还带动着其他节溜也跟着飞走了。站在那里,放下发酸的胳膊,喘几口粗气,只能望树兴叹,空留下一树无奈和遗憾。待到手法日趋熟练,粘节溜时,拿着竹竿用有面筋的一头对准节溜的翅膀,果断地一下摁住翅膀,抬起竹竿,一只可爱的节溜,扑棱棱的飞起来,发出“吱、吱、吱”急促惊恐的尖叫声。这时要快速地收杆,抓住被粘的节溜,小心地把翅膀拿下来,为了不把翅膀弄坏,有时蘸点水,就容易拿下来。
一上午,小塑料袋里会有满满的收获!被捕获的节溜,有的沉默寡言,只在那里挣扎,扒着袋子无奈地张望着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歇斯底里地“吱、吱、吱”地唱出心中的歌,或许是对命运的抗争,或许悲催着自己的命运,但也唱响了我们喜悦的丰收之歌。
照节溜,那就更有意思了。不到傍晚,我们这些孩子们就激动地坐不住了,准备了一堆干草,放在有节溜的树不远处。等天一黑,我们就急着要大人点上火照节溜。大人告诉我们要等到天黑节溜睡熟了才照得更多。我们就在那里听着节溜叫,眼巴巴地看着节溜慢慢地移动着,就担心飞走了。心想:别飞了,快睡吧,过一会好好烤烤火,我们也好美餐一顿。时间一到,就急急地点上火。几个孩子忙着晃周围的树,用脚踹,用手摇。一个个节溜在睡意朦胧中扑棱一下飞向火堆,偶尔还吱一声,好一个“飞蝉扑火”。我们忙活着收拾飞来的节溜,兴奋极了。蝉不仅仅为我们带来乐趣和舌尖上的美味,还有审美价值和药用价值。杨朔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蝉便是其中之一,它也是画家的爱物。在画家笔下出现了“蝉柳”“扇蝉”等佳作。你看,齐白石的那一幅蝉柳画,几笔下来,勾勒出一只小小的可爱的蝉,那薄薄的蝉翼,让整幅画都活起来了,给人一种灵动之美,飘逸之感。面对这么可爱灵动而极具审美情趣的爱物,诗人也不甘寂寞。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出蝉饮露高洁,也寄托了昭雪沉冤的愿望。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现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这写的是秋蝉。唐代雍陶笔下的“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声凄惨,道出诗人的愁绪与哀痛,这样凄婉的蝉,应是寒蝉了。蝉与化妆打扮也有缘。王建的“玉蝉金雀三层插”一句,说的是仿蝉玲珑娇小体态而做的“假髻”,表现一种装饰美。白居易“蝉鬓鬅鬙云满衣”中的“蝉鬓”指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因蝉身油黑光泽而命名。蝉壳是一味中药。有疏风清热、利咽开音、定惊解痉等功效。小时候,曾和小伙伴一起寻蝉壳,到村里药房卖钱。后来又知道蝉不仅是一道美食,亦可入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今人只知用蜕,不知用蝉也”说的就是。其功效和蝉壳差不多。还有一种叫蝉花的也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蝉花是地下死去的节溜龟和由其产生的菌类复合体,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滋补强壮、解除疲劳等作用。据说可以替代冬虫夏草,在当前冬虫夏草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蝉花的开发为人们带来了福音。
蝉浑身是宝,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晋人陆云的《寒蝉赋》说得好:“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有节,则其信也。”能集“清、廉、俭、信”四字于一身,无疑是道德高尚者,其评价不可谓不高矣!
编辑:漏石
行路文学推荐阅读:夏汉
诗戒三则(上卷)(下卷)夏汉
诗,及其本体的洞察夏汉
当下国内诗歌三题:清净独一异数夏汉
在诗之外,我们还能谈论什么夏汉
语象的历险:诗歌中孤独的欢乐笔鸣
浅谈当下新诗中词性的用法鹰之
漫谈中国现代诗的最大毛病陈超
浅谈当下诗歌争论中的四大问题赵卫峰
论网络诗歌环境里的非诗问题李润霞
在喧嚣中寻找诗歌的路标
特约
刘洁岷老刀客魔头贝贝瘦男谷未*
点击查看:行路文学又涨稿费啦!
温馨提示:来稿务必原创首发,勿抄袭套用;来稿前,请查看往期样文及约稿细则,切勿盲投;一经用稿,均有微薄稿酬奉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