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本报记者杨小露
5月25日,记者在桂平市麻垌镇看到,漫山遍野的荔枝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未成熟的荔枝如星点般铺在树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山的另一边,果农正在给荔枝树修枝剪叶、开口插条、裹膜固定。
“我家原本种植有10多亩禾荔,但禾荔的价格不是很好。年,我在技术团队的指导下对荔枝进行高接换种改良为桂味,价格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平均产量也提高了30%至40%。目前,荔枝树挂果量很不错,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麻垌镇莲山村的梁晓云说,与当地传统荔枝禾荔相比,品种改良后肉质、品相提升,行情看好。
麻垌镇种植荔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上千年。目前,该镇荔枝种植面积11.7万亩,占桂平市荔枝种植总面积的50%,全镇荔枝种植户超1万户,年产值2.5-2.87亿元,是麻垌镇种植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对荔枝品改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通过压实责任、落实*策、组建技术服务团队,聚焦解决荔枝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该镇成立了以镇*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班子成员及农业农村中心、各村支书为成员的荔枝品质改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镇开展荔枝品质改良工作。“一开始,很多群众对于荔枝品质改良工作会有很多顾虑,担心成活率、挂果率不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麻垌镇*委书记杨万源说,了解到群众的顾虑后,他进入村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典型案例分析等解答群众疑惑,表示通过间阀、回缩矮化修剪、高接换种、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改良措施,不仅可以确保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还有专门的技术团队指导品改并跟踪服务,确保挂果率,免除果农后顾之忧。
此外,该镇依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建的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平台,每年在枝梢生长期、花穗期、果实成长期邀请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技术人员到麻垌镇指导果农因地制宜护理荔枝树,从修剪、松土、浇水、施肥、改善土壤、防虫防冻、抵御湿冷天气等全方位、立体式服务,为麻垌荔枝产业保驾护航。
“高接换种改良后的品种仙进奉去年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斤15元,情人荔每斤8元,桂味每斤4元,而传统禾荔平均价格每斤不到2元。”麻垌镇鹧鸪村顺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球任介绍,荔枝品改辐射整个镇,可实现产量每亩公斤、产值每亩多元。“荔枝品质改良带来的效益比传统禾荔更有优势,进行品改后的农户每年增收元以上。”李球任说。
该镇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镇10.07万亩的品改,截至去年底,该镇累计完成高接换种2.5万亩。“下一步,麻垌镇将继续大力推进荔枝品质改良工作,提升荔枝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做大做强‘麻垌荔枝’品牌。按照目前的品改进度,预计到今年年底可完成4.5万亩。”杨万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