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这一中药界的“黑金”与“软坚”传奇,自古便在《神农本草经》中占据一席之地,被列为中品。市场上,土鳖虫主要分为苏土元、汉土元和金边土元三种。苏土元和汉土元,作为鳖蠊科昆虫地鳖的干燥虫体,广泛行销于各地。而金边土元,则属于姬蠊科昆虫赤边水(东方后片蠊)的雌雄两性干燥虫体,多以养殖为主。
土鳖虫,这一神奇的中药材,不仅别名众多,如土元、土别虫、地鳖虫等,更拥有独特的功效与作用。它擅长破血逐瘀,散解症结,为中医领域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在临床应用上,土鳖虫更是表现出色,无论是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肿或骨折,还是其他血瘀经闭、结块腹痛等病症,它都能发挥出色的消肿止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土鳖虫的炮制方法简单,只需生用即可。其性味咸寒,略带毒性,归入肝经,功能在于破瘀血、通经脉。每日适量内服,或配以其他药材煎服,或外用煎洗,都能有效缓解病症,助力患者恢复健康。1、对于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变引起的肝肿大和肝区闷痛,土鳖虫可以与郁金、三七、鸡内金等药材配伍内服,以活血止痛。
2、在宫外孕的治疗中,若出现包块和蓄血,可运用土鳖虫配合四物汤,再加入薄黄、五灵脂、花蕊石等药材进行治疗。
3、土鳖虫在抗癌领域也展现出潜力,常与其他抗癌药一同使用。例如,治疗子宫肌瘤时,土鳖虫可与大风艾、铁包金、穿破石、虎乳灵芝等药材配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土鳖虫与水蛭都具有破血功效,但土鳖虫同时兼具行血和血的作用,药性相对温和,适合虚证患者使用。而水蛭则药性峻烈,主要专注于破血,一般不适用于虚弱者。
在用量上,水煎时一般采用6~12g,抗癌时则为9~15g;若制成丸散服用,用量则为1.2~1.8g。经过酒浸炒制后的土鳖虫,其药效更佳。
处方举例:跌打散由地鳖虫、自然铜、骨碎补、当归、红花、乳香、没药、泽兰、赤芍和川续断等药材共同研末而成。每服3~6g,可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此外,《本草纲目》记载土鳖虫咸寒有毒,但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害。同时,也要注意区分土鳖虫与水生甲壳昆虫龙虱(水鳖虫),它们的效用不同,不应混用。在广东、广西等地,土鳖虫经过盐渍后蒸熟或炒熟,常被作为食物食用,据说能滋肾水、缩小便,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然而,这与土鳖虫的药用功效并不相同。药用土鳖虫,即为鳖蠊科昆虫地鳖及冀地鳖的干燥雌性虫体,味咸性寒,归属肝经。它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常用于治疗跌扑损伤,对于续筋骨有显著效果。土鳖虫专主血症,能入血软坚,主治心腹血积、瘕血闭诸证。然而,对于无瘀血、伤在筋骨脏腑之间的患者,应采用和补之法,不宜久服土鳖虫。
急性腰扭伤,又称闪腰、岔气,多因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致。损伤后局部软组织渗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深部纤维化、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肌肉组织退行性病变,使急性腰扭伤转变为慢性腰痛。腰骶部是此类病症的多发部位,因其连接人体躯干与下肢,负重且活动频繁,易受外伤。
对于急性腰扭伤,赤脚医生常采用新鲜土鳖虫进行治疗。将10只土鳖虫用温开水洗净后,加入少许冷开水捣烂,绞汁去渣,用黄酒冲服。每日服用两次,每次黄酒饮用量以毫升为宜。若在药店购买干品,可研细末后用黄酒冲服。但需注意,年老体弱者、骨质疏松及关节自然磨损老化等骨骼病变引起的腿疼患者,以及重度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慎用土鳖虫。在使用前,医院进行科学诊断,以确保安全有效。按照中药材的标准,土鳖虫应选用雌虫,包括若虫和成虫,但市场上常混入未长翅膀的雄若虫。采集虫体时,需在虫壳坚硬后进行,经过筛土、冲洗、烫煮、晒干或烘干等工序,最终制成干品。然而,市场上存在染色、增重、硫熏等不良手段,影响土鳖虫的质量。因此,在选择土鳖虫时,需谨慎辨别,确保选购到质量上乘、无污染的中药材。选购土鳖虫时,应挑选外形完整、大小均匀、体型肥壮、皮色紫褐且内部杂质较少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