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虫夏草到底该怎么吃大家现在的吃法对吗 [复制链接]

1#


  甘,温。
  ①《本草从新》:甘,平。
  ②《药性考》:味甘,性温。
  ③《本草再新》:有小毒。
  ④《青海药材》:味甘酸,性平,气香。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收入《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冬虫夏草民间应用历史较早。

本草均有收录。冬虫夏草作为药材输出国外很早,清代中叶(年),法国人巴拉南来华采购冬虫夏草带往巴黎,后由英国人带往伦敦。作为中国较早的一件物品,从民间食药两用是可以追溯很久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物件在民间很具有食用习惯的足足超过了20年的时间,可是为什么在目前的食药监管理局公布的食药同源名单却没有冬虫夏草呢?

任何吃的东西,核心都是“安全”和“有效”。

如果不考虑感官享受,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说,一种东西能不能吃、该不该吃,核心都是“安全”和“有效”的权衡。“安全”是指这种东西吃了之后不对身体产生伤害,“有效”是指吃了之后对身体产生好处。

食物:提供营养,安全优先

食物的“有效”是提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满足这种需求的物质我们称为“营养成分”,通常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不提供能量,也不提供人体需要的物质,但对于人体的健康运行很重要,而且每天的需求量大,现在也有学者把它作为“第七类营养成分”。

对于人体来说,营养成分需要持续摄入。营养成分的缺乏会影响健康,补充之后身体一般就恢复正常。而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非吃不可的。任何一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其它食物得到。比如蛋白质,牛奶、鸡蛋、肉类、大豆等等,都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大米、小麦、土豆、玉米等等,都能满足……

食物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因为它们可以不限量随便吃,所以需要考虑“即便是吃得最多的人,也不会因为它而危害健康”。所以,新的食物原料、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要想获得批准,所需要的安全审核极为严格。

药物:有效与风险权衡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特定物质。它的“有效”,是指能够预防、治疗或者减轻某种特定的疾病。当人体不存在这种疾病时,药物对人体就没有意义。

而药物的“安全”,是指它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有害作用明确、可控,并不需要像食物那样“长期大量食用也不会产生危害”。也就是说,药物对安全性的要求比食物要低。

在现代医学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流程来确认。在“能治疗什么”和“可能产生什么不良反应”之间,由医生来权衡是否应该使用。一些安全性很高的药物,可以作为非处方药,方便消费者自行购买使用。而可能的副作用比较大的药物,就需要作为处方药,由医生来权衡该不该用、如何用了。

药食两用:“可能有药效”的食物

药食两用这个概念来自于传统医学。其实在传统医学中,任何食物甚至非食物都可能“入药’。在人们对人体和疾病认识极为有限的古代,连猜带蒙地用身边各种物质来“治病”是不得已的选择,也完全应该得到今人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食物都可以“药食两用”。

当前,“药食两用物质”是指由国家食药总局认可发布,既可以当作食品原料用于各种食品,又可以当作药物治疗疾病的物质。这类物质首先要满足对于食品的安全性,然后也要满足对于药物的有效性——满足了这两条,也就同时满足了对于食物和药物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药食两用”中的药效只是基于传统医学的认识,并不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有效”。对“药食两用物质”,更现实理性的态度是:基本上吃了没啥害,喜欢吃就吃点吧,不喜欢吃也别勉强;但真要病了,最好也别指望它。

冬虫夏草,功效不靠谱,安全性低

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mg/k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