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金羊网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陈兴汉捧起泥土,察看禾虫生长情况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戴灵敏全良波
每到秋冬时节,禾虫是阳江本地人饭桌上一道“贵族”菜肴,深受不少市民青睐。但是,长期以来,禾虫只能野生繁殖,没有人工养殖,稀少的产量让这道佳肴难以推广。而这一难题,在“虫博士”的钻研下得以破解。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阮西村了解到,在“虫博士”——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禾虫人工繁育技术团队首席专家、水产专业带头人陈兴汉教授的带领下,禾虫育苗关键技术工艺被攻克,让禾虫养殖产业突破了季节性强、成活率低和产量低的瓶颈。目前,累计投苗总面积已达1万多亩,每亩田禾虫收入可达3万元,禾虫养殖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始于好奇:为何禾虫不能人工育苗?
7月18日,记者在阮西村“水稻-咸酸田+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示范点见到了陈兴汉。由于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和实验,他的脸庞晒得黝黑,像足了一位地道的农民。走在一片绿油油的禾苗间,陈兴汉俯下身子,一点点拨动泥土,细细察看禾虫的生长情况。他笑称:这些“小虫子”就是自己的“大事业”。
陈兴汉是湖北恩施人,刚来阳江时,他还从未听说过禾虫。在一次与朋友闲聊时,得知禾虫是一道昂贵的美味,只能野生繁殖,没有人工养殖,这引起了陈兴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禾虫不能人工育苗,进而开展大规模人工养殖呢?
在那之后,他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