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褚晶君吴晓锋薛璞
盛夏时节,绿水与田地构成底色,槜李、蜜桃、生姜琳琅满目,再点缀上忙碌于其间的农民,万物在夏日中蓬勃生长,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景正在南湖大地田畴沃野徐徐绘就。
“麦”向丰收
夏粮“开门红”
夏粮归仓,南湖区小麦喜获丰收。记者了解到,小麦高产田块亩产普遍较去年有所提升,令人欣喜。根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9.9万亩,比上年增加0.7万亩;平均单产达公斤,总产约3.1万吨,较去年实现单产、总产双提升。
“今年小麦明显比往年要好,赤霉病感染率低、品质好。”嘉兴市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强根说,“今年小麦亩产在至公斤之间。除了产量提高,价格也很喜人。今年整体收购价格是1.46元/斤,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0.35元/斤。”
小麦能喜获丰收,得益于南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精细化田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设备等推广应用,小麦高产变为现实,筑牢粮食生产压舱石。
农田高标准,丰收底气足。高标准农田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不仅能改善农田机械使用条件,还拥有高节能灌溉系统,大大减少人工管理成本,实现节水、绿色、增产、增收的目标。今年,南湖区对大桥镇倪家浜村田乐家庭农场的千亩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公斤。“都是高标准农田基础地力的持续提升,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南湖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湖区开足马力、克难攻坚,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73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9.97%。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技术,提升基础地力,全区小麦作物专用配方肥应用面积大大增加,耕地地力等级得到稳步提升。”该负责人介绍,自全区推广配方肥财政补贴以来,配方肥的优点逐步在农户中流传开来,使用量逐年提高。今年,南湖区鼓励农户通过“种粮宝”在线购买配方肥,或到市本级近70家供应商和农资店购买配方肥,线上线下购买均可获得财政补贴。上半年,农户通过“种粮宝”购买配方肥余吨。
与此同时,区农水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组织技术专家下到田间地头,开展田间精细管理指导,进行丰收前病虫害统防统治,全力保障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区农水局已下乡开展各类技术服务指导余人次。
夏粮丰收,“抢”字当头。“芒种前后,夏季多雨,抢在雨季前收割小麦,才能保证一年的好收成。”该负责人表示,在全区小麦抢收工作中,南湖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合理利用小麦成熟时间差,强化机具调度,将成熟的小麦及时抢收上来,确保颗粒归仓。
瓜果飘香
特色农业“甜蜜”增收
不仅“夏收”成绩喜人,各种瓜果蔬菜、经济作物也迎来了丰收时刻,优质农产品吸引各路经销商前来采购。
汁多清甜的水蜜桃、颗颗饱满的葡萄、千年名果槜李……各色瓜果挂枝、田间飘香、游客采摘,共同绘就了五彩斑斓的南湖区丰收盛景。
6月25日,净相槜李采摘活动甜蜜启幕;7月2日,南湖凤桃节“相约凤桃共富美好”专场发布会举行;7月9日,“共富美丽汉塘共赴美好‘姜’来”新丰镇第十五届汉塘文化节正式开幕……这一场场特色农产品的丰收节,全面展示了南湖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南湖区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合理规划,逐步形成了稻米、水蜜桃、葡萄、生姜、蜗牛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格局,纵横推进打造南湖现代产业。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核心是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南湖区强化产业链群招商,围绕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做招商,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深度融合。同时,突出产业片区打造,围绕“优势突出、集中连片、错位发展”的目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以镇为单位打造水蜜桃、葡萄、生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南湖区创新“万元千斤”“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种植和经营模式,助力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科技“因”
结出丰收“果”
农用无人机在田间播撒种子;数字化大棚里,技术员通过手机上的数字化平台,对瓜果进行水肥管理;插秧机在北斗无人驾驶系统的控制下,穿梭在水田中……今年“三夏”,无人农机、智能监测、卫星遥感等“高科技”纷纷亮相,全力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由“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南湖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依托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区农水局推进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中的运用。
记者了解到,南湖区积极推进建设农业科技平台,以科技赋能促产业提质增效。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80吨优质生态米生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总投资万元的湘家荡数字农业工厂项目已投产运营,二期项目也将在年内启动建设。
据悉,南湖区创新性地建设“AI在南湖”平台。“依托该平台,计划建设3家未来农场,通过集成种子、肥药、产品加工、农资产品和农业服务等各类信息,再造监督、服务、生产、加工等相关流程,让农户生产更加科学高效。”该负责人介绍,总投资万元的“AI在南湖”将通过国有农投公司运营,以数字技术嫁接相关流程,让农户享受“政策补贴一次通办、生产服务一键上门、金融保险一站办理”等服务。
与此同时,南湖区强化农业领域“院地”合作。南湖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嘉兴市农科院等开展院地合作,引进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驻。近年来,累计签约涉农项目55个,总投资38.4亿元。
藏粮于技,兴农于技。南湖区通过数字化手段,突破特色种植业发展的“瓶颈”,鼓起农民“钱袋子”。凤桥水蜜桃突破上市时间集中的局限,大桥葡萄搭乘互联网“快车”卖到全国各地,如今,南湖区的水果上市时间已从原来的6至8月延长至5至10月。新丰生姜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一年两季姜、生姜—水稻“万元千斤”,姜农平均亩产值超1.5万元。
绿水青山“丰”景美。一片片生机勃勃的高标准农田,一个个不断壮大的特色产业,一个个充满“科技范儿”的数智平台……唱响南湖区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