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链条,让“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为农产品进入更远更大的市场插上了翅膀,端好绿色有机“金饭碗”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内功。
楚雄州元谋冬早蔬菜基地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何冠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狠抓生产方式转变、抓绿色有机认证、抓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在绿色有机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全省绿色食品有效获证产品数升至全国第7位,有机农产品有效认证数升至第2位,绿色有机已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新趋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云南立足实际,坚持以绿色有机作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主导和方向,不但在云岭大地上书写着一个个生态文明的生动故事,也让农副产品赢得了更多市场,创造了更多价值。普洱市茶农董祖祥的有机茶叶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其中出口欧洲的茶叶每公斤最高卖到多欧元;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企业之一,营业收入从之前的每个月几百万元,发展到现在每个月超过万元……如果说传统农业是“饭碗”,那么绿色有机农业无疑是“金饭碗”。进入新发展时代,我们必须牢牢端好绿色有机农业这个“金饭碗”。
保护生态,是端好“金饭碗”前提。云南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方式转型。年11月底,昆明市呈贡区完成环湖路临湖一侧蔬菜、花卉退种亩,当地江尾社区与第三方合作成立农业公司,建设呈贡区农业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园项目,专注于滇池临湖一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中,种植的油菜、马铃薯、荷花、稻谷、向日葵已经初见成效,土豆节、荷花节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实践证明,提升生态“颜值”,才能做大产业“价值”。坚守生态红线,绿色有机农业才能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转变方式,是端好“金饭碗”支撑。云南全面推进绿色有机生产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农技”,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和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通过农业企业与科研团队合作,以“田园+”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同时,解决植物营养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打造“植物营养研究—绿色肥料设计与制造—绿色肥料试验示范—绿色肥料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样板……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厚植的是农业产业后发优势,促进了产业融合,催生了新农民、新业态,让农民挑上了致富的“金扁担”,增强了端好绿色有机“金饭碗”的力量。
数字赋能,是端好“金饭碗”的保障。云南努力搭建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平台,汇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数据信息,建立从田头到餐桌全流程追溯体系。文山州推动“三七地”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带动三七种植余亩,完成三七加工吨,平台交易额达余万元;蒙自市数字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区块链、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搭建智慧蒙自区块链溯源平台,帮助全市多家企业、合作社商品“上链”……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链条,让“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为农产品进入更远更大的市场插上了翅膀,端好绿色有机“金饭碗”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内功。
系列评论:
1.十年跨越,彩云之南步履正劲
2.掌握“水密码”支撑高质量发展
3.绘秋粮“丰”景稳中国饭碗
4.稳住好态势实现新跨越
5.以“进行时”状态促进大开放
6.做强“火车头”拉动高原特色农业加速跑
7.不负重托绘就履职新画卷
8.让和谐共生好故事不断上演
9.说好“大白话”讲透“大道理”
9.彩云之南重整行装再出发
10.尽心用情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11.让“有我”的山河更美丽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