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严世蕃确实是个天赋异禀,颖悟绝伦,博闻强记,七窍玲珑的天才。他通晓经济时务,尤其善于揣测人心,有盖世之才,妥妥的智商在线的主。以他的表现来看,他说自己是天上三大奇才之一,确实没有吹牛。
很可惜,他的绝顶聪明却用在了如何帮助老爹严嵩投机取巧,贪赃枉法上,最后只能名落《明史·奸臣传》之中。
下面,土鳖君就给诸位看官盘一盘,严世蕃这位号称“嘉靖第一公子”的旷世奸才。
壹丨钟鸣鼎食之家的瞎胖子
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正德八年(公元年)出生于江西宜春。按照《明史》中的说法,这位奇才有着一副奇丑的皮囊,是一个五短身材,体态臃肿的独眼龙。(严重怀疑电视剧中的恶少、衙内都是按照严世蕃的形象来的)
长得丑并不可怕,谁让人家有个好爸爸?
说到严爸爸严嵩,那可是非常不一般的人物,明朝六大奸臣之首。但着实有才,尤其是写的一笔好字。顺天府贡院正堂匾额上那“至公堂”三个大字,就是严嵩所写。据说,乾隆帝觉得一个奸臣写的匾额就那样堂而皇之挂在科举考场的正堂上,非常的不舒服,于是就让满朝文武都去试写这三个字,挑副顺眼的把严嵩的字给替下来。然而他发现,无论是自己的御笔还是其他人所书,都不如严嵩所写,也只好作罢。
父子二人同列《奸臣传》的,在古往今来还真是不多见。
在严世蕃出生的时候,严嵩还只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翰林院庶吉士,还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得罪了权监刘瑾被迫在家休养。
但严世蕃19岁时,严嵩已经平步青云,成了南京礼部的“大宗伯”。真真是朝里有人好办事,严世蕃国子监刚毕业,就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严衙内的第一份工作是南京尚宝司少卿,从五品,名义上负责掌管宫里的宝玺、符牌、印章等,实则没有任何宝贝让他们去掌管。这就是一个专门给高级官二代设立的衙门,其实就是给这帮二世祖提供一个喝茶吹牛的地方而已。
看官们且看,就算十年寒窗,独占鳌头,混个状元郎又如何?吃过琼林宴之后也不过给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中苦熬几年,放出去做个道台而已。而不过是监生出身的严衙内一出道就比文曲星转世高出一个品级,就因为人家是个投胎小能手。
严衙内就这样混进了公务员队伍,他老爹也从南京礼部尚书混进了紫禁城,最终成了武英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位极人臣。
说实在的,嘉靖真不是个好皇帝。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绝对是个智商、情商都高的可怕的人。这位从湖北偏远地区走出来的皇帝,在还是少年天子时就表现出了极为缜密的逻辑。无论是“大礼议”是“嘉靖革新”,嘉靖在顷刻之间就将那帮子喋喋不休的勋旧老臣、宗族世家清理得一清二楚。大臣们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皇权被他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两颗聪明至极的脑袋碰到了一起,嘉靖朝的故事精彩绝伦。
贰丨自学成材的心理学“鬼才”
严世蕃最大的本事就是“揣度人心”。多少忠良就死在这个本事手里。
第一个尝到严世蕃厉害的是他们的江西老乡,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夏言夏首辅。
当时的严嵩是夏言的副手,虽然他们是老乡,但嫉恶如仇的夏首辅看只知道拍皇帝马屁的严次辅十分不顺眼。
夏言暗地里搜集了不少严嵩的黑材料,准备趁其不备给他狠狠地告上一状。严嵩知道此事后吓得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就在严嵩准备引颈受死之时,奇才严世蕃出手了,他决定利用夏言的那点同情心保住老爹的官职。
严世蕃跟着自己的老爹走进了夏府。再见到夏言之后,爷俩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然后咧开嘴就是嚎啕大哭,哭到夏言心神打乱。夏首辅看着已经白了头发的严嵩和他那身有残疾的儿子跪在地方不断磕头的样子,慢慢的动了恻隐之心,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但他觉想不到,就是这一丝的恻隐,让他自己身首异处。
事情过去后,大、小两位奸臣着实是隐忍了很久,他们在一直在等一个可以一击致命的机会。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年)严世蕃等的机会终于来了,内阁首辅夏言、陕西总督曾铣与嘉靖皇帝就是否收复河套起了争执。在夏言的带领下,整个文官集团与嘉靖皇帝打起了擂台,忍无可忍的嘉靖直接让夏言圈起铺盖卷,滚回家养老去。
善解人意的严世蕃从嘉靖的眼神之中读出了“杀意”,他直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于是放出了压死夏言的最后那根稻草。
在严世蕃的策划之下,严嵩联合咸宁侯仇鸾弹劾曾铣贪墨军饷,隐败不报,并与夏言串通一气隐瞒罪行。这份弹章这就好像递给了嘉靖一把杀人的尖刀,这正是嘉靖最想的得到的东西。
弹章递上去之时,就是夏言的末日到来之时。锦衣卫的效率自然没的说,很快就带回了夏言和曾铣的人头。而严嵩因为弹劾有功,宣麻拜相,步入中堂。
第二个尝到严世蕃厉害的是孤臣杨继盛,这位耿直的读书人曾给严嵩写了一篇彪柄千古的《请诛贼臣疏》,给严嵩戴上了五奸十罪的大帽子。那篇文章绝对堪称是“千古一骂”,一大盆狗血就淋到了严嵩头上。
严嵩再一次惶惶不可终日,但严世蕃却镇定的很,在将弹章读了几遍之后,他从中找到了破绽。因为弹章中有一句“皇帝老子你要是不信的话就把你两个儿子喊来问问情况”这样的话,严世蕃断定对儿子非常忌惮的嘉靖不会理会这份弹章。于是,严嵩再一次有恃无恐地举起了屠刀,在众目睽睽之下砍了杨继盛。
嘉靖皇帝是个非常奇怪的人,白天不起床,而一到夜幕降临就非常地兴奋,经常将自己的意图写成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让太监传给大臣们他的意图。而善解人意的小狐狸严世蕃则是当时第一解谜高手。
有一次,严党骨干赵文华保举浙江巡抚胡宗宪接任江浙总督,嘉靖皇帝一直没有表态。
但在某天的半夜,太监突然送过来一张写着“宪似速,宜如何”的条子。严嵩想皇帝老子是不是觉得胡宗宪的资历太浅,升总督是不是不太够格?但是这个“宜如何”是什么意思?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只能让人把喝得酩酊大醉的严世蕃找来,严世蕃醉眼蒙眬看了条子一眼就说,那个宜指的是当时的湖广巡抚杨宜。严嵩果断顺杆子爬了上去,大肆保举杨宜,嘉靖皇帝开心的很。
叁丨博闻强记的读书小天才
据周玄喡写的的士林笔记《泾林续记》记载,严世蕃几乎无书不读,而且几乎达到过目不忘的水平。偏巧嘉靖也是一位非常好读的皇帝,半夜点灯熬蜡地读书,而且每遇到不解的地方就会给值班的内阁递小纸条询问,必须立即回话。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严嵩立马派人将小纸条火速送回家中,让严世蕃替他解读。严世蕃往往在片刻之间就能写下“去哪本书第几页找答案”,屡试不爽。
除此之外,但凡各部院遇到了难办的事情,严阁老也带回家让衙内参谋,严衙内熟谙令甲典故,一番援昔证今,高谈阔论之后,就解决了问题。
有一次,嘉靖突然询问内阁某件事是如何办理的?内阁成员严嵩、徐阶、吕夲仨人会议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严嵩遣人急召严世蕃,在等严衙内的时间里,徐、吕二人暂时先将三人之前商量的方法上奏了票拟,但很快被嘉靖画了三个大红圈打了回来。
严世蕃赶到之后,先在之前票拟的草稿上画了三个圈,说这三处不对,又引经据典地修改了一番,才通过了嘉靖的审核。事后徐阶、吕夲拿出嘉靖画圈的票拟和严世蕃画圈的草稿对比了一下,发现两人画的都是同一个地方。
嘉靖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主要精力用在如何同神仙们进行交流的事情上,按照道士们的说法,神仙只能读懂写在青藤纸上的“青辞”。皇帝的青辞当然不是自己写的,于是乎在嘉靖期间涌现出不少青辞高手,据说严世蕃是高手中的高手,严嵩每次呈上由他代笔的青辞总会得到嘉靖的表扬。
肆丨多行不义必自毙。
严衙内外号“嘉靖第一恶少”,很多人揣测他就是《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西门庆的原型。严世蕃做过的最大的官是工部右侍郎,是国家重大工程主要负责人,严嵩则是权倾朝野的天下宰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人沆瀣一气,贪的是不亦乐乎,连嘉靖儿子的回扣都敢收。据说严世蕃十分好女色,前前后后娶了27个老婆。他除了贪钱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终日与女人厮混在一起,生活作风十分淫靡。
严世蕃的末日来的也十分的突然,嘉靖四十年(公元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嘉靖的寝宫-永寿宫。嘉靖只能找严嵩给他找一个临时住所,严阁老把无家可归的嘉靖安排在了当年软禁明英宗朱祁镇的地方—重华宫。嘉靖十分的迷信,认定了那座宫殿风水不好,但也没有明说,只在肚子里憋了一股闷气。
当时的严嵩已经81岁高龄,突然犯点迷糊也算是正常,巧就巧在当时严世蕃正在老家为母丁忧,严嵩没有了参谋,才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也给了徐阶一个超车的弯道。
把握住嘉靖的心理之后,徐阶指使麾下的言官邹应龙将矛头对准了严世蕃,写了一篇《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递给了嘉靖。嘉靖也想趁机敲打一下严嵩,就把严世蕃扔到到海南去当兵了。
但人家严衙内完全不在乎这个,先是到海南旅游了两个月之后,回到了江西老家,照样大模大样地在街上逛荡。
看到嘉靖有不了了之的心思,徐阶也没有多说什么,他在继续等一个一击致命的机会。嘉靖四十四年(公元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监察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勾结罗文龙聚众通倭,惹得嘉靖再次暴跳如雷,严世蕃被锁拿回京。
此时,轮到徐阶出手了,他从袖子中拿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折子,折子中写明逾制,勾结宗室,图谋犯上,勾结外寇,图谋投外三条大罪,真是条条要命。
严世蕃在得知此折的内容后,也是连声大呼“死定了”。
三月二十四日,严世蕃被钦定“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之罪,被枭首、弃市、抄家。他的宅邸里共抄出了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以及价值数百万两的珍宝、古玩。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您能满意。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