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9370163788725&wfr=spider&for=pc“年,我担任蒋先生的贴身侍官,每天都要多次出入蒋先生的房间”,翁元同记者说道。
提起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那点家常事,翁元回忆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妙趣横生。
“有一天晚上,我去侍奉蒋先生就寝,总感觉后面不远处站着一个人,我侧过脸去瞥了一眼,居然看见了披头散发的蒋夫人,她卸了妆之后,脸色蜡黄,唇白无力,跟平日里光彩照人的模样简直天差地别…”
翁元如是说,访者像是听到了不得了的“八卦”,翁元告诉记者,蒋夫人鲜少在外人面前卸妆,就连蒋介石也没见过几回。
有时候蒋介石会和夫人在房间里争吵,听来听去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事,诸如饭桌上总是不停地给别人夹菜、不成文的规矩多等等。
蒋夫人气性大,能听进去的全当耳旁风,下次屡做屡犯,听不进去的,若真的生气了,就直接拎包入住景区别墅,除非蒋先生主动认错,否则绝不回府。
众所周知,蒋夫人酷爱西餐,在饮食上很挑剔,凡是跟夫人同桌用过餐的,不是嫌弃吃不饱,就是被撑得受不了,就连蒋氏父子都表示过无奈。
今天的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蒋氏夫妇的生活,去体验一下,与蒋夫人同桌用餐的“窒息”感...
留洋夫人和“土鳖”丈夫的AA制生活
蒋夫人宋美龄,出自民国影响力颇大的宋氏家族,资产丰厚,人脉广泛,年幼时便前往美国读书,深谙西方社会的那一套“民主”言论,在饮食习惯上也照搬美国模式。
年,才貌双全,中英文无缝切换的宋美龄,将蒋介石先生撩的是“五迷三道”。
为了获取美人芳心,蒋介石先休了家中小脚悍妻,后又主动选择加入基督教迎合宋美龄的口味,苦追八个多月后,终于修成正果。
婚后,宋美龄在社会上的地位与日俱增,凡是涉猎达官显贵,海内外名流的场合,蒋夫人都陪伴在蒋介石的左右,争尽风头。
在外人场合,无人不夸宋美龄雍容华贵,谈吐不凡,各个都道蒋介石好福气,娶得宋家第一才女,可一回到家,“老头子”便犯了难。
原因是,这“西方”夫人的饮食习惯,与蒋介石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丈夫可谓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蒋夫人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日日习惯了蔬菜沙拉、牛奶燕麦、面包黄油等食物,且每一餐只吃五分饱,一日大概要吃五顿饭。
而蒋介石,喜欢吃中餐,一日三餐,顿顿有荤腥,两人唯一能吃到一块的菜,大抵是蒋夫人偶尔喜食的猪排、鸡排之类。
在婚姻生活的前半段,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蒋介石都是依照夫人的口味准备一日三餐。
但日子久了,工作一忙碌起来,总觉得生活索然无味,有时还会因为吃饭的事争吵起来。
“达令,红烧肉吃起来很油腻,胆固醇很高,对你的身体没有好处,但一盘菠菜就不同了,可以满足你一天的营养所需...”蒋介石的副官如是回忆蒋夫人的话。
而蒋介石却道:“日日食青叶,不沾半点荤腥,工作能有精神吗?战士们若吃这些还打不打仗了?”
说着说着二人争吵起来,从那时起,蒋夫人便与蒋介石实行AA制,二人可以同桌用餐,但吃的都是各自花钱请厨子现做的。
据悉,蒋介石与夫人保持了一辈子的AA制,左右因为蒋夫人在社会上的挂职偏多不缺钱,蒋介石偏爱夫人也不敢多言其他。
虽然他们两人饭吃不到一块,却有个共同的爱好,那便是“请客”,届时,不管双方招待哪方来客,操办宴会的事宜都由蒋夫人亲自处理,诸如餐具的摆放,主菜和甜品的内容等等。
早年间,蒋夫人刚嫁到府内,一举办宴会,就有不少党内官员,和社会进步人士争相参加,末了散场时,各个在相约着去街上的馆子里再“搓”一顿。
原因是,那些偏西方的菜肴根本填不饱客人的中国胃,特别是消化极快的蔬菜沙拉,一口一个的小蛋糕,偶有些牛排肉类也是限量供应,自取自拿,拿多了显得不优雅,拿少了只能挨饿。
少了大快朵颐的畅快,使那些频繁受邀的客人想到一个好办法,每次赴宴之前一定在家中垫垫肚子,如此才能优雅地赴约。
久而久之,外头便开始流言飞起,诸如:蒋夫人小气,请客吃饭都不让客人吃饱;蒋府的宴会,盘子酒杯比菜都多等等。
当这些流言传到蒋介石及其夫人的耳中后,两人又是一顿无休止的争吵。
吵完之后,蒋夫人又开始改变策略,在菜谱上多添点荤腥类,并且增大分量。
每每有客人到访时,蒋夫人只吃几口便不吃了,剩下的时间都在不停地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
后来,外面又开始兴起:“蒋夫人很盛情,办宴席都是好酒好菜管到饱”的传言。
蒋夫人听罢十分受用,以后每次办宴席,绝不能见客人有空盘子,只要盘子一空,便分分钟为其加满,直到客人吃到面露难色...
蒋介石叮嘱过宋美龄许多次:“达令,你吃饭时的毛病能不能改一改,不要一直给人夹菜,这会让客人感到不适”。
蒋夫人不听,不管对方是中共南方局的领导周恩来,还是大文豪胡适,或是儿子蒋经国,不清空盘子绝不能罢手...
蒋夫人那令人窒息的餐桌“习惯”
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处心积虑地围攻新四军,“皖南事变”爆发,不久后,毛主席下令中共高层不准出席国民党高层会议。
蒋介石担心中共的反应过激,于3月25日,派夫人宋美龄出面举办宴席,力邀周总理夫妇赴宴。
碍于中共高层之间的面子,和蒋夫人早前对邓颖超妇女儿童工作上的支持,周恩来夫妇硬着头皮去了,只是餐桌上的氛围并不是很融洽。
每当周总理想要同蒋委员长谈论新四军事件、政治压迫、防地扩军、军饷拖延等问题时,蒋介石便含糊其词,示意蒋夫人招呼大家吃饭。
蒋夫人是何等的聪明,一看眼色,便抄起公筷,不停地往周总理、邓颖超等在座的客人碗里夹菜,希望转移焦点。
周总理不买账,依旧坚持在餐桌上把“丑话”先说完,再提起筷子吃蒋夫人夹的菜。
见周总理动筷,蒋夫人那见不得人空盘的基因,瞬间被激活,不知是想借此机会发泄情绪,还是当真习惯了夹菜,每当周总理、邓颖超夫妇清盘,宋美龄便毫不犹豫地为他们填满一茬又一茬。
当周总理道:“不必麻烦蒋夫人,我已经吃饱了”,蒋夫人总是微笑着继续让菜。
如果不吃,会给蒋府留下话柄,日后传出中共领导人浪费食物,如果吃得太充实,又会给人没见过世面的感觉。
因此,周总理与邓颖超全程细嚼慢咽,坚持吃完这一餐,绝不给对手留下诟病的机会。
事后,蒋介石道:“达令,你做得有点过了,给人产生不适的感觉,于你不利”。
蒋夫人道:“我好生待客,谁愿意做那个不知好歹的主人?”说罢又摆动着她那纤细的身姿,开始洗漱更衣。
年12月,胡适应国民党当局的邀请,乘专机来到南京,对于自己没能与母校北大共进退,胡适此番来京时可谓满腹忧虑。
这月17日,是胡适的57岁生日,蒋介石夫妇准备在官邸举办宴会,以宽慰胡适的心灵,顺便为其接风洗尘。
宴席上,蒋介石又请来陶希圣、陈雪屏作陪,已戒烟戒酒多时的蒋委员,还特意命夫人为胡适准备了上好的酒烟。
一晌开席寒暄作罢,众人便开始动筷子,胡适盯着眼前满目琳琅的餐盘,竟有些不知从何下手。
而此时的蒋夫人,早就拿出了“作战”的姿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双眼环视一圈,见谁盘子空着,便起身为其夹菜。
要知道,正席还没开始,硬菜还在后面,蒋夫人拿起夹子,不一会儿便将十道前菜全都分给了在座的官员。
特别是寿星胡适,他还没有来得及细品这些美味佳肴,盘子里便堆出了一座“小山”。
此情此景,对于一个大“文豪”来说,确实有些略失风格,但见蒋夫人如此盛情,姑且又暂放了“风格”。
不知不觉前菜吃完了,胡适满足地擦了擦嘴,很想借此机会说些什么,结果正菜开始,新一轮的美食又逐一端上了桌。
于是第一盘、第二盘、第三盘,胡适撑得有些不适,已完全不见开席前的兴奋劲。
只见他抬起头环顾四周,蒋夫人依旧忙碌着为他人夹菜,而她自己的盘子里却空空如也…
这一餐,胡适吃得相当“充实”,早前他听说蒋夫人为人热情,如此一见,的确有些“盛情难却”。
席罢,众人皆撑着腰,面红耳赤地走出蒋府,此后外头又传来流言:“下次去蒋府用餐,一定要饿上三顿...”
蒋家父子无奈,蒋夫人我行我素
“达令,你爱给人夹菜的习惯真的要改一改了,不要给外人压力”,蒋介石不止一次地叮嘱宋美龄。
可宋美龄从未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每次听罢蒋介石的唠叨,她只悠悠地回复到:“吃多了也说,吃不饱也说,总之没人说我们小气,这便足够了”。
于是,每一次办宴会时,她本人只吃一些简单的新鲜时蔬,剩余的时间都在帮别人夹菜,或是清理“库存”。
在台湾时,儿子蒋经国、蒋纬国经常被母亲叫去吃饭,有时候二人外出有事,便能“躲”过一劫,有时候不赶巧,碰上休息日或是过年过节,必须在一起吃饭。
蒋经国是老大,对蒋夫人颇为尊重,即使吃到腹胀,也不敢开口阻止母亲夹菜。
每当旁人提及此事,蒋经国只是微笑着叹叹气,一点办法都没有,而弟弟蒋纬国就不一样了,他与蒋夫人吃饭,已经摸索住了套路与技巧,甚少被填至腹胀。
蒋纬国发现,蒋夫人见不得客人空盘子,因此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刻意在盘子里留下部分食物不吃,再自取别的食物先吃。
这样,蒋夫人看到他的盘子里有食物,便不着急为他添菜,如果吃到最后一口,蒋纬国便飞快起身拿起香槟与长辈碰杯,这样便能转移蒋夫人的注意力。
诚然,蒋家两兄弟并非蒋夫人亲生,完全有理由拒绝蒋夫人的“过盛”招待,但耐不住她是父亲的挚爱,不忍心驳了父亲的面子罢了。
年,蒋介石去世之后,蒋夫人的处境有些难堪,行为也收敛了许多,门前也少了很多从前的旧客。
那时的蒋夫人,完全不见昔日的热情,举办的宴席的次数也少之又少,加之其饭量小,又喜欢吃素,几乎没有人与之同桌用餐。
后来,蒋夫人去了美国,过上了更符合她气质的西方生活,届时,除了侄女孔令伟长期相伴左右,甚少有人再登门造访。
年,岁的蒋夫人在美国逝世,人们在感慨时间飞逝之余,也很好奇蒋夫人平日里都吃了什么?竟可以如此长寿。
据悉,蒋夫人日日吃素,蔬菜沙拉是必备菜品,晚睡晚起,起床后会让侍从按摩,紧接着洗漱化妆。
每日餐后坚持灌肠,让肠道保持清洁,严格控制体重,每当体重开始上升,便修改菜谱,直到体重恢复到正常指数再搭配营养套餐。
晚年,宋美龄远离政坛,身心都释然了许多,生活习惯大都延续几十年前的风格,少食多餐,忌油忌腥。
如此,再回过头来看看蒋夫人吃饭时的小“毛病”,则忍不住思考,究竟是蒋夫人养生的同时,不愿强迫她人追随,而刻意融入当时的餐局呢?
还是蒋夫人只想满足他人的口腹之欲,而自己选择“出淤泥而不染”呢?
大抵二者皆有,只是“毛病”容易被诟病,而那些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容易受欢迎罢了...